“2020年,中山市醫療廢物焚燒處理廠進行項目擴容工程建設。如今處置量提升至25噸/日,完全能夠滿足全市需要。”
按照四川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建設規劃(2017年—2022年),7個縣級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已全部建成投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4460噸/年。
廊坊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21年1月1日至21日,醫療廢物處理率100%,目前日均處置運行負荷率55.49%,日均運力負荷率52.35%,收集處置能力可滿足全市醫廢收集處置需求。
黑龍江省召開調度醫療廢物廢水處理工作會議,強調全省各地對醫療廢物廢水處理要嚴格規范工作流程,實行醫療廢物全鏈條、零遺漏閉環管理。
2021年1月4日,麗水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二期年處理15000噸回轉窯焚燒線建成投運,為全市增加了4000噸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并具備11000噸綜合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強基建,補短板,全國各地在危險廢物處置,尤其是醫療廢棄物處置方面的進度是可觀的。
從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來看,2019年196個大、中城市醫療廢物產生量為84.3萬噸,都得到了及時妥善處置。不過,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地域差異。因此,3部門聯合印發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10部門聯合發布的《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均將矛頭指向了醫療廢棄物。
《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
到2022年6月底前,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分布、服務人口等因素設置區域性收集、中轉或處置醫療廢物設施,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醫療機構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醫療機構不規范分類和存貯、不規范登記和交接廢棄物、虛報瞞報醫療廢物產生量、非法倒賣醫療廢物,醫療機構外醫療廢物處置脫離閉環管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以及有關企業違法違規回收和利用醫療機構廢棄物等行為。
生態環境、衛生健康部門要充分依托現有監管平臺,對醫療污水處理處置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開展聯合監督執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醫療污水收集、處理全鏈條監管。
而此前,為了規范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生態環境部集中批準發布了一批國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其中就包括《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污染控制標準》,規定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運行、監測和廢物接收、貯存及處理處置過程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以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縱觀我國醫療廢物處置發展,較國外發達國家起步晚,但是速度不慢。業界分析,我國醫療廢物處置已經經歷了分散到集中、粗放到規范,以及焚燒到非焚燒處置技術的轉變,逐步形成了越發完善的管理體系,并正處于焚燒和非焚燒處置技術并存的階段。
從問題出發,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置還存在分類與處置銜接不夠充分,部分類別醫廢處置存技術難題,對于低風險醫療用品的資源利用不足,地域處置能力和水平不均衡等主要矛盾,也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需要著重解決的點。
一方面,規范化管理、精細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科學化管理都是可見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資源化的必要性也會更加突出。
業界認為,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一些醫療廢物綜合利用方面的技術體系已經比較成熟,管理經驗豐富。以此為鑒,我國也需要在醫療廢物綜合利用的課題上繼續攻堅克難,不僅關乎于技術,還關乎于監管、源頭分類、回收效率等多重論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