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一個與2030年時間線掛鉤的名詞,牢牢刻在了“十四五”和“十五五”的規劃藍圖中。
那么,什么是“碳達峰”?
概括一下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具體而言就是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
如何實現“碳達峰”?
專家認為,實現“碳達峰”有2條路徑:① 先稍微放松對碳排放的控制,在2030年前達到相對較高的峰值,然后下降——曲線較陡 ② 從“十四五”開始嚴抓碳排放,到2030年達到一個合理的峰值,再由緩到急下降。
總的來看,支持第二種思路的較多,并認為這種路徑較為科學,不容易造成大的社會經濟損失。
生態環境部目前已經在加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重點謀劃一批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重要任務和重大工程。生態環境部還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并將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工作中。
有沒有地方規劃“率先達峰”呢?
有。
如上海,《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提出,“全市碳排放總量和人均碳排放于2025年達到峰值”。2021年1月14日新聞發布會,上海相關負責人也介紹稱,到2025年,實現“兩穩定、兩初步”,做到“三達、兩保、兩提升”,碳排放總量就是“三達”之一。
如江蘇,2021年工作規劃重點指出要“率先達峰”。
如廣東,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制定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碳排放率先達峰”。
如四川,“十三五”期間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已經達50%以上。1月15日的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進會上,四川透露了“因地制宜確定梯次達峰時序、達峰水平和達峰路徑”的思路。即“多數城市應于2029年及之前達峰”,“煤電、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高碳產業要率先達峰”。
清華大學氣候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就“碳達峰”曾表態,一方面是東部沿海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及西南一些可再生資源富集區;另一方面是鋼鐵、石化等高耗能產業,從這2個重點出發,實現“率先達峰”將為全國實現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可見,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將邁入污染防治攻堅和碳達峰行動統籌推進新階段。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