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并于當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介紹了我國交通以新發展理念為,堅持對內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外服務高水平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介紹中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助力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交通治理,推動構建交通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和貢獻,展望中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前景。
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同時,我國交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那么,在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過程中,“綠”如何體現呢?
據發布會消息,國家鐵路局正組織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融合發展、安全發展、創新發展、高效發展、綠色發展原則,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而在倡導綠色低碳、節能減排方面,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在能耗排放上做“減法”、在經濟發展上做“加法”。
1、全面推進節能減排,截至2019年底:

2、強化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探索建立岸線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動廢舊路面、瀝青、廢舊輪胎、建筑廢料等材料資源化利用;高度重視和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資源化、可循環
3、強化大氣與水污染防治
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全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65.2%。
4、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
組織實施公路港口生態修復總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完成1361座長江非法碼頭整改
5、民航綠色發展
2019年,我國運輸航空每噸公里油耗和碳排放分別為0.285千克和0.898千克。均較基線下降了16.2%,處于歷史優水平;
機場平均的每旅客能耗達到了0.898千克標煤,每旅客二氧化碳排放量0.553千克,分別較基線下降了15.8%和28.81%;
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性文件,包括《關于深入推進民航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民航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等,以及完善綠色民航標準體系;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全國機場的橋載電源使用率已經達到100%;機場新能源車輛占比接近1/5;共節省航油40萬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0萬噸,減少各種空氣污染物約4800噸;
6、鐵路綠色發展
鐵路能源消耗總量和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均呈逐年下降趨勢,鐵路能源結構不斷優化,鐵路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降低。
同時,在合作方面,我國也致力于在減貧、污染防治、經濟發展等方面恩不斷的深化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開展結盟減排合作,優化交通運輸能源結構,推動綠色和包容性交通轉型,更好地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
此外,會上還就群眾關心的郵政快遞業高速發展引起的快遞包裝廢棄物治理話題進行了回應。
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表示,2020年12月21日,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了800億件,“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上的新紀錄”。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工作,扎實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
1、“9571”“9792”工程進展順利
至目前,電子運單基本實現全覆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5%,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70.1%,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了91.5%,在營業場所設置了7.6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2、法律標準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將《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列入了交通運輸部的立法計劃,推動出臺《綠色產品評價 快遞封裝用品》國家標準,印發實施《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
3、持續加強監督管理
開展快遞包裝監督檢查,對多起違法行為予以行政處罰。實施雙月信息報送和通報制度,定期組織主要品牌寄遞企業總部召開座談會,通報情況并督促落實。組織開展快遞包裝產品質量抽查。
4、堅持協同治理
國家郵政局聯合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多部門,從多個方面協同推進快遞包裝綠色治理
5、產品研發和推廣
連續兩年組織開展行業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和綠色模式的公開征集,第一批54個項目入選了名錄庫;指導順豐、京東、中國郵政等四家品牌企業開展綠色采購試點;申通等6家品牌快遞企業完成可循環中轉袋的應用試點
6、生產作業節能降耗
組織北京等10個省(市)開展郵政業綠色網點和綠色分布中心建設試點;支持和引導企業利用生產場地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大力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北斗導航系統,無人倉、無人機在多家企業投入使用
7、快遞綠色運輸
鼓勵寄遞企業加快推廣甩掛運輸和多式聯運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郵政企業一級干線甩掛郵路占比近80%;截止到目前,全行業新能源車輛達4.69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