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北京經開區)組織召開2020“無廢城市”建設市場體系專題座談會。北京經開區作為東道主,與“11+5”試點城市共謀“無廢城市”市場體系建設的宏大愿景和藍圖。
北京經開區作為國家改革創新試驗田及“無廢城市”建設重要單元,擔負著開辟兼顧經濟與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重要任務。兩年的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即將收官,北京經開區在探索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路徑,引導踐行“綠色生活”理念等方面成效如何?又凝練出哪些可復制推廣的模式與經驗?
深挖潛能,開創綠色制造典范
作為首都實體經濟主陣地,北京經開區將“無廢城市”建設與園區綠色發展緊密結合,從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布局、外鏈招商等方面入手,促進園區工業固廢全領域、全流程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園區產業與生態融合升級,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完善綠色制造體系。2020年,北京奔馳、京東方、盛通印刷構建起涵蓋整車制造、液晶顯示、綠色印刷的3條完整綠色供應鏈。通過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管理機制,帶領鏈上企業實現與環境的共生發展。
在北京奔馳空循環包裝緩存區內,一個個可循環利用的空包裝箱整齊有序地碼放在廠房內。從2016年至今,北京奔馳采用塑料循環包裝代替傳統的紙箱、木箱等一次性包裝,已減少紙箱包裝物近10萬噸。不僅如此,北京奔馳還優先采用先進工藝,采取各項節能減排舉措,實施全鏈條的固廢管理。例如,在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方面,通過選用新的干式噴漆工藝,并將非危險廢物廢石灰石粉交給下游企業作為建材制造的原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僅此一項每年減少危險廢棄物便可超過千余噸。
作為北京經開區建成的首批綠色供應鏈企業,北京奔馳對標行業標準,制定了嚴于國家綠色工廠認定的綠色認證體系,通過綠色供應鏈管理機制,北京奔馳連同400余家一級供應商,簽署綠色制造承諾書,并對其中10家試點供應商開展北京奔馳綠色認證,推動更多的供應鏈企業實現綠色發展。
以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為例。作為北京奔馳的上游供應商企業之一,針對車間產生的廢漆渣,與北京星和眾維聯合開展了廢漆渣源頭熱解處理方案研究及裝置研發,在降低危險廢物產生量的同時,不斷節省企業內的熱能消耗。通過該項工藝,可將廢漆渣減量85%,按照市場價值,每年可節省固廢處置費用400萬以上。透過這筆經濟賬,建設綠色供應鏈、綠色工廠對于企業效益和環境改善的重大利好不言而喻。
試點建設以來,北京經開區不斷助推區內企業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2020年,北京經開區有9家企業獲批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至此21家國家級綠色工廠集聚北京經開區,占到全市的近1/3。如區內企業京東方研發綠色產品管理系統(GPM)是目前國內電子電器制造行業內自主開發的、效果好的綠色產品管理系統之一;京東集團試用名為“青流箱”的循環包裝,可循環使用50余次,帶動全年減少使用一次性紙箱1.5億個以上……在北京經開區,綠色產品設計不斷推陳出新,應用于實際生產生活。
全民參與,鞏固綠色生活動能
墻角,藍色的回收柜不時吞咽著礦泉水瓶和廢舊紙箱;樓道,四分類的垃圾桶里,再也看不到錯誤堆放的各類垃圾;集約化辦公區,鮮有打印機的沙沙作響......走進北京經開區辦公大樓,一股濃郁的“無廢氣息”鋪面而來。在“無廢城市”試點建設之初,北京經開區便率先推行集約化辦公模式,降低行政辦公物資消耗與固廢產生,共節約機關辦公用紙20%。
在推行集約化辦公模式之余,北京經開區以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規范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為重點,深挖城市礦產潛能,不斷促進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榮華街道逐漸形成“互聯網+源頭分類”模式,通過與京東空間站合作,積分兌換便民服務,激勵居民廣泛參與。博興街道則主要推行“撤桶并站、站邊指導、定時投放、積分獎勵、全程管理”的分類模式。通過兩種分類模式的并行,實現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居民知曉率達到100%,小區參與率達到100%,居民參與率達到了80%以上,達到全市。
廚余垃圾源頭減量和就地處置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據了解,經過前期多次對接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技術,北京經開區分別在居民區、商業區、商務樓宇、經營性產業園試行了4個不同廠家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通過試點積攢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的能耗、水耗、處理穩定性以及運行中相關問題,對比技術優劣,為北京經開區下一步廣泛推廣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奠定基礎。
扶植引智,造就固廢管理體系
工業固廢全流程管控精細化、管理市場化,是“無廢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對此,北京經開區積極構建完善的“無廢城市”市場體系。利用市場化手段,實現對轄區工業固廢的“生命周期”跟蹤管理。
北京經開區探索工業固廢精細化管理的新路徑,搭建“智慧無廢”固廢信息管理平臺:即以大數據為基礎,動態更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分類名錄》,參照危險廢物管理實施一般工業固廢電子聯單管理,實現對企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種類、重量、運輸去向、綜合利用途徑等相關信息的采集,對區域內的工業固廢進行全過程監管。目前,平臺已經匯集區內近3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固體廢物基礎信息。
北京經開區共布局有不同種類的經營性產業園區100多個,針對經營性產業園區的無廢化發展,培育形成了具備閉環發展能力的新興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的服務市場體系。如生物醫藥園為解決危險廢物產量小、種類多導致轉運處置成本很高的問題,探索出了第三方商業服務模式;亦城財富中心基于數據統計管理的“1+4”固體廢物統一處理模式實現園區內固廢減量50%……
與此同時,北京經開區對標先進經驗,正在制定“無廢工業園區”管理體系,面向全國工業園區提供經開區模式和智慧。
北京經開區始終堅持科技創新、生態建區、綠色發展,是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北京經開區建設“無廢城市”試點,不僅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也得益于完善的體制、政策保障。
試點建設過程中,北京經開區高站位編制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組建專職機構,先后出臺涵蓋工業、生活領域的多部區域性方案、法規,并以“工業固廢全程減量新路徑、推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新方式、推行固廢精細化管理新模式、搭建綠色生活方式新場景、打造無廢綠色新名片”為有力抓手,深耕“無廢城市”建設。
截至目前,北京經開區實現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從2018年的23.35萬噸下降至22.54萬噸,同比下降3.5%,綜合利用率持續保持96%;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由5.03萬噸下降至4.13萬噸,同比下降17.9%,綜合利用率達到62%。在生活區,通過探索“互聯網+源頭分類”、積分獎勵等模式,調動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不斷為經開區群眾搭建起眾多類型的綠色生活方式新場景。
原標題:揭秘 | 北京經開區如何用綠色無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