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日前國禎環保發布的公告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則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本次收購完成后,中國節能、中節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國禎環保1.01億股、5828萬股。中國節能及其一致行動人中節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合計擁有國禎環保2億股股份表決權,占公司新總股本的29.18%。
也就在月初,富春環保的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南昌市國資委。兩個月前,巴安水務實際控制人則已變更為珠海市國資委。2020年以來,碧水源、國禎環保、鐵漢生態等環保企業接連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此外,還有部分環保公司引入國資作為戰略投資者。
國企進場在2015年前后就已經進入高潮。2018年至今,宣布通過股權轉讓、聯合重組等多種合作方式引入國資的民營環保企業超過20家。碧水源引入中交集團旗下中國城鄉,啟迪桑德引入戰略投資者農銀投資,中國建筑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成為環能科技實控人,北京朝陽區國資委通過子公司入主東方園林。不僅A股公司,新三板公司也有宣布易主,其中以地方國資為主力。
光大證券研報分析稱,環保項目是政府支付周期長、保本微利的項目。傳統環保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運行回收成本慢的特點。再加上PPP項目的特殊付費機制,前期投入大,后期收款慢,往往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而項目能力與融資能力正是國企的強項,這就促成了目前民營環保企業擁抱國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體量1億以上的生態環保項目近50個,總金額約達1500億。
民營環保企業融資渠道相對較窄、融資成本高、融資周期不匹配等問題一直存在。隨著融資政策趨緊,民營環保企業資金壓力加重,不得不尋求戰略合作。這使得環保民企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較國企差,民企不得不引入一些國企的戰略投資者或者是直接轉讓公司的股權。國資紓困接盤,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活下來了,而是有多重利好。國資和民企的合作,開始的出發點,就是要怎樣實現優勢互補。
“國資入股首先解決的就是民企現金流和資金的問題,在這一塊兒的助力是非常明顯的。”截至目前,有了國資紓困,不出意外,超過17家環保上市企業基本上無退市之憂。國企在入股上市公司后,能夠引導新增投資項目注入本地,甚至將公司的研發中心等一些服務業進行嫁接。“大部分國資喜歡并購以污水廠、垃圾焚燒廠等投資運營業務為主的環保企業。”
如果考慮到被收購對象是細分行業領域的,樂觀估計能夠撬動整個產業鏈遷入。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技術類、設備類、解決方案類等技術型民營環保企業在環保領域占比達到90%以上。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及效率,是環保民企區別于國資的地方,未來創新性企業才真正具備驅動力。長期看,由于新項目對成本控制、運營效率要求更高,能力更強的企業的優勢有望強化。
國企新力量加速進場,加劇整個行業競爭和整合的同時,也在重塑環保產業新格局。民企擁抱“國資”,同時具有民企及國企的雙重屬性,二者或將協同互補、優勢共享,擁有更強的競爭力。而形成國民牽手這樣的趨勢性現象,是產業格局的重塑,也是資產的再分配,未來還會繼續。
此外,環保行業對資金需求較大,而直接融資的熱度回升有望解決行業資金需求痛點,有望驅動新一輪行業回暖。預測顯示,2020-2023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6%,2023年總產值或接近13.5萬億元。有咨詢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預計達10萬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