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公開了一批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建議的答復,涉及到的點也包括鄉村綠色產業發展、“十四五”時期“三農”高質量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內容。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注重綠色產業發展——
農業部答復表示,已經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評估確定兩批80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等開展先行先試,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綠色農業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政策體系和數字體系等6大體系。
目前,工信部為1萬多家工業企業提供綠色制造系統集成服務,在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累計創建1402家綠色工廠、118個綠色工業園區,遴選1097種綠色設計產品。
同時,我國正在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比如立項建設“長江經濟帶大宗水生生物產業綠色發展”等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建成節水灌溉、農產品保鮮、生物農藥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東北玉米秸稈綜合利用、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節水增效等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
在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包括示范推廣北斗導航下智慧麥作技術、畜禽糞污異位發酵床、集裝箱綠色高效循環水養殖技術等一大批綠色高效技術模式。目前,全國已經建設秸稈打捆直燃技術試點150處,在西北地區建設100個農膜回收示范縣。
另外,稅收優惠、環保補助、綠色信貸等配套措施逐步落實。中央財政通過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工信部也通過實施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加大對農業綠色經濟的支持。
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
截至目前,農業部分解下達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約2.4億畝。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已合計下達867億元,相較上一年增加了7.8億元。同時,江西等地新增耕地收益發行專項債券等措施的創新之舉,取得了良好成效。
農業部復函表示,已經牽頭組織開展“十二五”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清查評估工作,基本摸清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現狀。下一步,我國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逐步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同時,督促各地進一步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
就“三農”高質量發展來說,也在補上突出短板的要求上明確點名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
“三農”高質量發展——
包括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培育農業經營主體 、完善農村產權權能 、創建美麗鄉村 、健全農村治理體系 、健全政策保障 ,以及突出創新驅動 。
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指導各地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鎮污水、農村供水等11個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截至2019年底,全國90%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全國84%以上的行政村。全國已經設立了100個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和鄉村治理示范縣市、100個示范鄉鎮和1000個示范村。
關于加大對洞庭湖區農村關注扶持力度——
農業部表示,有關部門積極支持洞庭湖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如,農業部每年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綠色高質高效整建制創建,集成推廣高品質農作物品種和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帶動了不少產業順利轉型升級。
如,農業部推動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推動禽業和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
如,農業部積極推動出臺綠色食品認證費和標志使用費降費政策,支持洞庭湖區做好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工作,助力洞庭湖區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
在強化政策支持保障方面,我國將從加大農機補貼力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出發。
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三五”以來國家累計安排中央投資321.5億元,支持湖南省及洞庭湖區水利工程建設。下一步,針對交通管網、水利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還會加快補齊短板。
在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方面,我國支持力度很大。2018年,洞庭湖區被財政部及有關部門納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范圍,確定給予基礎獎補資金20億元。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湖南省農村環境整治資金1.54億元,湖南省可統籌用于加大洞庭湖區農村污染防治工作。
自2019年起,我國就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在洞庭湖區5個縣推進秸稈、農膜資源化利用,在15個畜牧大縣實施畜禽糞污治理全覆蓋項目。
“十三五”以來,已累計安排專項資金258億元,完成12.5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其中支持湖南省(含洞庭湖區)完成1.3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