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所的消息顯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利用中國碳情速報(China Carbon Watch,CCW)技術體系和中國高空間分辨率排放網格數據(China High Resolution Emission Gridded Database,CHRED),開展了大量環境基礎數據建設、現場調研和研究分析,完成
《中國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協同管理評估報告(2020)》。

在地級城市層面開展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協同管理評估,不僅條件較為成熟,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決策參考意義,有利于推動城市自下而上實施切實可行的協同措施。
系統、綜合評估 CO2 排放 - 大氣污染物排放 - 空氣質量,是提高協同效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既滿足當下協同控制政策的迫切需求,也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研究視角。
本次研究范圍包括中國直轄市、所有地級城市和地級行政單位(除河南直轄縣、湖北直轄縣、海南直轄縣、儋州、三沙和港澳臺城市),共335個城市。
報告內容劃重點:
1、2015年到2019年期間,約有1/3的城市實現了二氧化碳與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協同減排。
31.04%(104 個)的城市CO2減排率與大氣污染物當量(歸一化大氣污染物)減排率均為正值,即二者協同減排。

2、2015年到2019年期間,23.88%的城市(80個)同時實現CO2減排和AQI指數降低(空氣質量提升)
3、汾渭平原和“2+26”城市群協同減排表現相對較好,區域內一半以上的城市實現CO2與SO,以及CO2與NOx,CO2與顆粒物的協同減排,CO2減排。
汾渭平原11個城市中,有7個實現了CO2與SO2的協同減排;7個實現了 CO2與NOx的協同減排;7個實現了CO2與顆粒物的協同減排。
“2+26”城市中有15個實現了CO2與SO2的協同減排;14個實現了CO2與NOx的協同減排;15個實現了CO2與顆粒物的協同減排。
4、城市SO2減排率基本都在50%以上,重點城市群CO2平均減排率均為負值。
5、CO2和NOx協同減排的城市,NOx減排率基本都在70%以內。
6、九成以上的城市(315個)都能實現顆粒物的減排。CO2和顆粒物協同減排的城市,顆粒物減排率較高。
7、96.12%的城市(322個)大氣污染物當量減排率為正值,其中一半以上城市(178個)減排率超過50%。
8、31.04%的城市(104個)CO2減排率與大氣污染物當量減排率均為正值,即二者協同減排;3.88%的城 市(13個)CO2減排率與大氣污染物當量減排率均為負值,即CO2與大氣污染物當量均增排。
9、重點城市群CO2平均減排率均為負值,PM2.5濃度平均下降率均為正值。
10、從東、中、西三大區域來看,中部地區在CO2減排率方面整體表現更佳;中部地區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協同管理績效整體表現更佳,汾渭平原和“2+26”城市表現相對較好;重點城市群CO2排放和NO2濃度的協同管理表現一般;“2+26”城市、汾渭平原和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O3濃度均有所上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