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表明了未來我國很長一段時間的重點任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碳減排目標的提出,實際上就是提出了更高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因此,就要大幅度減少常規污染物的排放。根據能源署的統計,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的73%來自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中90%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尤其是發電行業,其未來低碳發展的程度幾乎可說是決定了我國“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關鍵。
對此,有專家指出,要完成碳中和的目標,電力行業單位供電碳排放要從目前的600克左右,至少以每10年平均100克左右(即每年10克左右)的速度往下降。但目前,我國仍是以煤為主的高碳的能源結構,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能源,并支持350萬個工作崗位。
這意味著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要徹底改變,煤電裝機快速增長時代正式宣告結束。盡管如此,這并不能阻止我國挖掘新礦和建設新電廠。根據數據顯示,到2025年,煤炭年產能可能從目前的41億噸上升到50億噸。到2025年,我國將把煤電產能擴大10%以上,達到1200千兆瓦。
到目前為止,我國煤炭行業內部正在進行的主要改革集中在整合和提高效率上。為了實現目標,不僅如此,還要求全面走清潔低碳道路,大幅提高風能、太陽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
由此可見,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與傳統煤電在電力系統中的矛盾成了主要問題。
“十四五”規劃正在制定中,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指出,“十四五”的目標越有力度并得到實施,低碳轉型越快,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基礎就越扎實。
具體要如何解決呢?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時代,煤電在中長期的能源低碳轉型中應如何定位將成為關鍵。
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是制約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難點,當下,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嚴重不足,無法適應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在未來五年,煤電產業應及時做出調整,充分發揮現有存量煤電機組的靈活性潛力,從而避免因電力系統的僵化導致了棄風、棄光問題的出現。
在這一方面上,有專家提出建議,“十四五”的電力規劃中,要協調優化“源-網-荷-儲”各類型靈活性資源,增加儲能設施、提高現有輸電通道的利用率,并通過電價引導電力需求側的負荷特性。
未來,煤電或許會在能源領域消息,但就目前來看,“碳中和”承諾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均須由煤電來推動,這并不容易,還需從技術等方面進行改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