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發布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稿)(征求意見稿)
目 錄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預案體系
1.5 工作原則
2.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2.1 市指揮部職責
2.2 市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2.3 市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2.4 應急工作組職責
3.監測和預報
4.預警與響應
4.1 預警分級
4.2 預警啟動
4.3 預警級別的調整與解除
4.4 區域應急聯動
4.5 應急響應
4.6 應急響應的級別調整與終止
4.7 總結評估
5.信息公開
5.1 信息公開的內容
5.2 信息公開的組織和形式
6.監督檢查與獎懲
6.1 應急監督檢查與獎懲
6.2 公眾監督
7.應急保障
7.1 組織保障
7.2 制度保障
7.3 經費保障
7.4 物資保障
7.5 監測與預警能力保障
7.6 咨詢與技術保障
7.7 通信與信息保障
7.8 醫療衛生保障
8.預案管理
8.1 預(方)案修訂及報備
8.2 預(方)案宣傳
8.3 預案培訓
8.4 預(方)案演練
9.附則
10.附錄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健全完善我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提高預警、應對能力,及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氣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城市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的函》(環辦函〔2013〕504號)、《生態環境部關于印送〈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的函》(環辦大氣函〔2019〕648號)、《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的函》(環辦大氣函〔2020〕340號)、《西安市應急預案管理辦法》《西安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文件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重污染天氣預警及應急響應工作。沙塵造成的環境空氣污染不適用本預案。
1.4 預案體系
本預案為《西安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市級專項應急預案,統領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下級方案包括: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相關部門編制的實施方案,企業制定的操作方案。本預案與下級方案共同組成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
1.5 工作原則
1.5.1 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作為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的出發點,提前預防,大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氣對公眾造成的危害。
科學預警,及時響應。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的監測、預警、響應體系,準確把握空氣質量和氣象條件的變化情況,提前發布預警信息,為響應行動留出緩沖時間,及時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屬地管理,部門聯動。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各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統一行動,聯防聯控。
信息公開,社會參與。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主動公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及應對信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及參與意識。
明確責任,強化落實。明確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職責分工,厘清工作重點、工作程序,嚴格落實工作職責,確保監測、預警、響應等應急工作各環節有人、有據、有序、有效執行。
1.5.2 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工作原則
按照《陜西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及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預警提示信息,開展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責任共擔、信息共享、聯防聯治、群策群力,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推進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應急指揮體系及職責
市政府成立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由市長任總指揮長,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分別任第一、第二指揮長,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氣象局、市司法局、西安城投集團、西安軌道交通集團、國網西安供電公司為成員單位。
市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指揮部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生態委辦公室,由市生態委辦公室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市應急管理局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各區(縣)、開發區,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分別設立各自指揮機構,負責本區域、本部門和本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
2.1 市指揮部職責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對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的決策部署;領導組織全市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應急響應、檢查評估等工作;負責落實重污染天氣區域應急聯動工作。
2.2 市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負責擬定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方針、政策和規定;組織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制度并貫徹實施;對各區(縣)、開發區、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的重污染天氣實施方案及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促;組織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培訓和演練;上報和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負責落實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工作;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進行分析、總結、監督和管理。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市生態委辦公室、市生態環境局抽調人員集中聯合辦公(24小時值守),各市級部門根據要求參與值守。各區(縣)、開發區參考執行。
2.3 市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市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見附件1。
2.4 應急工作組職責
2.4.1 專家咨詢組職責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氣象局、市應急管理局配合,組建相關領域專家團隊,參與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等工作,就重污染天氣應對涉及的相關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為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2.4.2 預報預警組職責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與市氣象局共同組成預報預警組,負責制定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方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氣象監測,向市指揮部辦公室提供監測、預報、預警數據信息,根據市指揮部辦公室統一調度實施預警,跟蹤分析預警反饋信息。
2.4.3 信息宣傳組職責
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生態環境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配合,與相關單位共同組成信息宣傳組,負責重污染天氣發生時的信息公開、新聞宣傳、政策解讀等工作;指導協調有關單位,做好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和處置工作。
2.4.4 督導檢查組職責
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牽頭,與市應急管理局及相關單位共同組成督導檢查組,負責對各區(縣)、開發區、市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的重污染天氣應急實施方案及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及時向市指揮部反饋有關情況。
3.監測和預報
預報預警組按照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機制,密切跟蹤我市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氣象變化情況,不斷提高預測準確度。
日常時期(4月1日—10月31日),預報預警組每周五上午12時前,完成未來1周空氣質量及氣象狀況會商預測;重點時期(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預報預警組每日9時和16時,對未來7天空氣質量及氣象狀況進行2次會商預測;特殊時期(重污染天氣期間),預報預警組實時關注我市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氣象變化情況,并根據市指揮部辦公室要求,隨時開展會商,形成《西安市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報告單》(見附件2),及時報送市指揮部辦公室。
4.預警與響應
4.1 預警分級
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統一采用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均值為指標,AQI日均值按連續24小時(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計算。按照重污染天氣的發展趨勢和嚴重性,共分為三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
黃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2天(48小時)及以上,且短時出現重度污染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橙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3天(72小時)及以上,且未達到高級別預警條件。
紅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200將持續4天(96小時)及以上,且預測AQI日均值>300將持續2天(48小時)及以上;或預測AQI日均值達到500。
除以上預警等級之外,當預測AQI日均值>200持續一天(24小時)時,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發布健康防護提示信息。
4.2 預警啟動
當預測到未來空氣質量達到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條件時,經市指揮部(或市指揮部辦公室)批準后,市指揮部辦公室至少提前24小時發布預警信息(如有必要,可提高一個級別發布預警)。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按照預警信息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工作,加強指揮、調度和督導,按照各自職責分工開展工作。當擴散條件發生變化,市指揮部辦公室未能提前發布預警信息,且監測AQI已達到相應污染級別時,市指揮部辦公室應組織緊急會商;若預測未來24小時內空氣質量不會有明顯改善時,市指揮部辦公室應根據實際污染情況可從高級別啟動預警。
當市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紅色預警時,接到《西安市重污染天氣預警通知單》的單位,根據要求參與24小時聯合值守。各區(縣)、開發區參照執行。
4.3 預警級別的調整與解除
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預報預警組和專家咨詢組根據空氣質量、氣象條件預測預報信息,分析評估重污染天氣的現狀、潛勢。
當空氣質量改善到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標準以下,且預測將持續36小時以上時,應降低預警級別或解除預警,并提前發布信息。
當預測或監測空氣質量達到更高級別預警條件時,應迅速采取升級措施,并提前發布預警升級信息。
當預測可能連續發生兩次重污染天氣,且間隔時間未達到解除預警條件時,應按一次重污染天氣從高級別啟動預警。
我市預警啟動、級別調整或解除指令由市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在上報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同時抄送關中地區其他市(區)。紅色級別啟動、級別調整或解除指令經市指揮部總指揮長批準;橙色級別啟動、級別調整或解除指令經市指揮部第一指揮長批準;黃色級別啟動、級別調整或解除指令經市指揮部第二指揮長批準。
4.4 區域應急聯動
當接到上級或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發布的區域預警提示信息時,若我市空氣污染程度超過區域預警等級,按照我市實際空氣污染程度由市指揮部辦公室報市指揮部批準后發布預警信息并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若我市空氣污染程度未達到區域預警等級,按照上級或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通報的預警提示等級,由市指揮部辦公室向市指揮部報備,同時直接發布預警信息,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
區域預警的解除,按照上級或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預警提示信息執行。
4.5 應急響應
4.5.1 應急響應分級、分類和啟動
應急響應分為3個等級,由低到高順序依次為Ⅲ級響應(對應黃色預警)、Ⅱ級響應(對應橙色預警)和I級響應(對應紅色預警)。
應急響應措施包括健康防護措施、建議性減排措施和強制性減排措施三類。
預警啟動的同時,執行相應等級的應急減排措施;如有必要,預警啟動的同時可執行更高級別的應急減排措施。
4.5.2 應急響應措施
發布預警信息后,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和相關企業應立即按照本預案、各自實施方案和操作方案采取相應的響應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4.5.2.1 Ⅲ級應急響應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賰和?、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一般人群應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確需戶外活動或作業的,應采取防護措施。
?、谟變簣@、小學、中學及同等學歷學校停止戶外體育課、運動會等活動(在室外停留不超過30分鐘的教學參觀、社會實踐等活動不受影響)。
?、坌l生健康部門督導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大氣污染相關疾病患者的就醫指導和診療保障;增設相關疾病急(門)診,增加醫護人員。
(2)建議性減排措施
①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機動車上路行駛;駐車時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運行時間。
?、诠姳M量減少涂料、油漆、溶劑等含揮發性有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的使用。
?、劢煌ā⒊峭丁④壍澜煌瘓F等單位增加公共交通運力保障,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苌a過程中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各類工地等,自覺調整生產工期,可在達到應急減排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污染治理設施效率,調整有大氣污染物排放的生產工序的運行時間,主動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3)強制性減排措施
①做好限行區域內工作日高峰期20%社會車輛限行工作;嚴格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柴油貨車通行管理的公告》做好柴油貨車管控工作;禁止超標排放及冒黑煙車輛上路行駛;強化“高峰”時段交通疏導,減少車輛怠速時間。
?、诘V山、洗煤廠、物流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日載貨車輛進出10輛次及以上)的單位,停止使用國Ⅳ及以下排放標準重型載貨車(特種車輛、?;奋囕v除外)。
③礦山、砂石料廠、石材廠等停止露天作業;施工工地禁止噴涂粉刷、護坡噴漿、建筑拆除、切割打磨、混凝土攪拌、土石方等涉氣作業(搶修搶險和保障類工程除外,塔吊或地下施工等不受影響);物料堆放等場所100%覆蓋。
?、艿缆繁嵅扇C械化清掃、精細化保潔、地毯式吸塵等模式,在常規作業基礎上對主干道和易產生揚塵的路段每日至少增加1次保潔作業;在氣象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沖洗易產生揚塵路段的頻次。
?、輫澜挤艧熁ū?。
?、藜{入應急減排清單的涉氣企業,實施重污染天氣Ⅲ級應急響應減排措施。
4.5.2.2 Ⅱ級應急響應措施
在執行Ⅲ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落實以下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賰和?、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一般人群減少戶外活動。
②幼兒園、小學、中學及同等學歷學校停止所有戶外課程和活動。
③衛生健康部門督導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大氣污染相關疾病患者的就醫指導和診療保障,引導市民有序就醫,提高全市醫療接診效率。
(2)建議性減排措施
①企事業單位可根據空氣污染情況實行錯峰上下班。
?、诮煌ā⒊峭丁④壍澜煌瘓F等單位增加公共交通運力保障,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3)強制性減排措施
①全市范圍內建筑垃圾、砂石運輸等高排放車輛禁止上路行駛(搶修搶險車輛、涉保障類工程運輸車輛除外);除上述車型外,燃料種類為柴油的重型載貨汽車每日7:00-21:00禁止上路行駛(特種車輛、危化品車輛和搶修搶險車輛除外)。
②兩類企業(預拌混凝土、砂漿企業)停止生產(搶修搶險和保障類工程除外)。
?、凼┕すさ亍⒐I企業廠區和工業園區停止使用國Ⅱ及以下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能源和搶修搶險非道路移動機械除外)。
?、芗{入應急減排清單的涉氣企業,實施重污染天氣II級應急響應減排措施。
4.5.2.3 I級應急響應措施
在執行Ⅱ級應急響應措施的基礎上,落實以下措施:
(1)健康防護措施
?、賰和⒗夏耆撕秃粑?、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盡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一般人群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谟變簣@、小學、初中及同等學歷學校采取彈性停課措施(高中及同等學歷學校停止所有戶外課程和活動)。
?、凼彝鈭糖?、作業等人員應采取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
?、芄膊块T停止審批戶外大型活動,通知并督導已經得到審批的單位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停止舉辦戶外大型活動。
?、菪l生健康部門督導醫療衛生機構合理調整全市醫療救治力量,滿足市民在重污染天氣期間的就醫需求。
(2)建議性減排措施
?、倨笫聵I單位可根據空氣污染情況采取錯峰上下班、調休和遠程辦公等彈性工作方式。
?、诮煌?、城投、軌道交通集團等單位進一步增加公共交通運力保障,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3)強制性減排措施
?、俑鶕髿馕廴緺顩r視情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詳見機動車限行通告)。
?、诩{入應急減排清單的涉氣企業,實施重污染天氣I級應急響應減排措施。
4.6 應急響應的級別調整與終止
應急響應等級與預警級別相互對應,同步調整級別和同步終止,預警解除的同時終止應急減排措施。如有必要,應急響應等級可以高于預警級別,并同步啟動,同步或提前調整級別,同步或延遲終止。
具體操作參考預警的啟動、級別調整與解除。
4.7 總結評估
應急響應終止后的3個工作日內,應急響應涉及到的成員單位應按照預案職責履行情況、停限產措施執行情況、督導檢查情況、人員物資到位情況和應急措施實施效果,減排清單、實施方案和操作方案的完備性等內容進行評估,并形成報告上報市指揮部辦公室。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專家團隊對全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情況開展評估。
5.信息公開
5.1 信息公開的內容
信息公開內容包括當前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程度、重污染天氣預警和響應的時間、地點和級別,潛在的危害、健康防護措施和建議性減排措施、機動車管控措施、大型活動停辦通知及應急工作進展等。
5.2 信息公開的組織和形式
信息宣傳組負責協調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互聯網、政務新媒體等媒體或平臺,以信息發布、科普宣傳、情況通報、專家訪談等形式,及時、準確公開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有關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按照市委宣傳部統一安排,配合媒體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6.監督檢查與獎懲
6.1 應急監督檢查與獎懲
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應結合本級職責制定專項督查方案,在應急期間與應急終止后的3個工作日內,采取現場檢查和資料抽查的方式,對預警信息發布、機動車管控、涉氣企業限排停排、道路保潔、停止涉氣施工作業等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重點檢查。
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對各成員單位應急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考核。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完成較好、成效顯著的單位予以通報表彰、月度工作考核加分等方式給予鼓勵;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行動遲緩、應急響應措施落實不力、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被媒體曝光或上級通報并產生較大影響的,予以嚴肅處理。涉氣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未按照本預案要求實施減排、限排等行為的,由相關部門依據其職責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西安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進行處罰。對應急響應期間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的企業依法責令其停止生產,依法嚴懲。
6.2 公眾監督
各成員單位應建立公眾監督機制,制定獎懲制度,利用政府網站、市長信箱、12345市民熱線、12342城管熱線等公眾監督平臺,鼓勵公眾對涉氣企業限排停排、機動車管控等各類大氣污染源預警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和舉報,對提供準確重大線索者給予適當獎勵,對散布謠言并造成惡劣影響者追究責任。
7.應急保障
7.1 組織保障
市指揮部辦公室組織相關成員單位及相關人員落實技術支撐、督導考核、信息宣傳等機制,依托重污染天氣應急專家咨詢組做好業務指導。
7.2 制度保障
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加強重污染天氣工作制度建設,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本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實施方案,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應對措施。涉氣單位按要求制訂本單位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操作方案。
7.3 經費保障
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為重污染天氣應急值守、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監督檢查各項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諝赓|量監測網絡建設、信息發布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維護費用及應急技術支持和應急演練等所需資金,應列入有關職能部門年度工作預算。
7.4 物資保障
各級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機構要制定應急期間應急儀器、車輛、人員防護裝備調配計劃,明確各項應急物資的儲備維護主體、種類與數量。各級職能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配備種類齊全、數量充足的應急儀器、車輛和防護器材等硬件裝備,固定應急值守場所,暢通應急通信指揮,做好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順利開展。
7.5 監測與預警能力保障
不斷加強我市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設置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業務機構和崗位,配備專人開展預測預報工作,完善預測預報模型等軟件配置,建立本級氣象條件監測、預報系統及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和預報預警平臺,建設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數據庫,加強環境空氣質量、氣象條件預測預報等相關領域基礎研究,提高預測預警準確度。
7.6 咨詢與技術保障
依托預報預警組和專家咨詢組,健全重污染天氣會商制度,為重污染天氣事件應急處置及善后工作提供科學技術支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7.7 通信與信息保障
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之間應保持應急信息快速傳輸,生態環境部門和氣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網絡,保證數據快速、及時傳遞;配備必要通信器材,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系統,確保聯絡暢通;各成員單位建立24小時值守制度,固定值守電話及傳真,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
7.8 醫療衛生保障
全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相關醫療物資儲備與應急調配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所致疾病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庫,開展重污染天氣相關醫療防護及救治等研究工作。按照預案要求,以易感人群為重點,加強重污染天氣健康防護常識宣教,增設相關疾病急(門)診,增加醫護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應急狀態下相關醫務人員及時到位,做好患者診治工作。
8.預案管理
8.1 預(方)案修訂及報備
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適時組織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結合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以及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每年對應急減排清單進行更新修訂,并上報省生態環境廳和生態環境部備案。
各成員單位在市級預案發布后,應及時完成本級重污染天氣應急實施方案修訂,并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備案,同時向社會公布。
涉氣企業應及時修訂完善本單位重污染天氣應急操作方案和“一廠一策”公示牌(簡易工序或實施全廠停產的涉氣企業,可只制定“一廠一策”公示牌),操作方案經相關專家評估后,連同專家意見報區(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備案。
8.2 預(方)案宣傳
各成員單位和各級宣傳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廣播、報刊等媒介,加強預案以及重污染天氣應急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重污染天氣形成機理、危害、治理工作和個人健康防護措施等科普知識的宣傳,及時、準確發布重污染天氣事件有關信息,正確引導輿論。
8.3 預案培訓
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培訓制度,市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應急預案職責分工,制定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與時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確保培訓規范有序進行。
8.4 預(方)案演練
各成員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對本級實施方案進行演練,編制演練方案,明確演練目的、方式、參與人員、內容、規則以及場景等,重點檢驗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組織機構預警信息發布、應急響應措施落實、監督檢查執行等,演練后應及時進行總結評估,針對演練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改進完善。
9.附則
本預案由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9年修訂稿)》(市政辦函〔2019〕204號)同時廢止。
西咸新區管委會可參照本預案執行。
10.附錄
名詞解釋
1.AQI:即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指標。
2.重污染天氣: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指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200,即空氣質量達到5級(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氣污染。
3.特種車輛:(1)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核定的郵政及快遞運送專用車輛;(2)執行任務的消防車、工程救險車、運鈔車、醫療廢物轉運車、清障專用車輛,園林、環衛、道路養護的專項作業車輛;(3)防汛車輛、應急車輛;(4)“綠色通道”車輛(即整車運送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包括新鮮蔬菜水果,鮮活水產品,活體畜禽,新鮮的肉、蛋、奶);經市糧油行政管理部門核準、具有統一標識的糧油食品配送車輛。
4.重型載貨車:指在GB17691適用范圍內裝用壓燃式、氣體燃料點燃式發動機的N1、N2和N3類汽車。
5.新能源汽車: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6.非道路移動機械:指用于非道路上的各類機械,即:(1)自驅動或具有雙重功能:既能自驅動又能進行其他功能操作的機械;(2)不能自驅動,但被設計成能夠從一個地方移動或被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的機械。主要包括工業鉆探設備、工程機械(包括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瀝青攤鋪機,非公路用卡車,挖掘機、叉車等)、農業機械(包括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林業機械、材料裝卸機械、雪犁裝備、機場地勤設備等。
7.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指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或者根據有關規定確定的有機化合物。在表征VOCs總體排放情況時,根據行業特征和環境管理要求,可采用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非甲烷總烴(NMHC)作為污染物控制項目。
8.簡易工序:(1)涉氣工序僅有低氮改造天然氣鍋爐;(2)企業生產工序不多于3條,且涉氣工序僅為1條;(3)汽修行業;(4)“兩類企業”(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
原標題:西安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稿)(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