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以“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行業系統升級”為主題的“2020(第十二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在滬召開,三峽集團所屬單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彭丹霖分享了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實踐。
長江大保護工作進展
2018年4月26日,總書記在武漢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要求“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2018年7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支持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導意見》。
在相關頂層設計下,三峽集團使命從“建設三峽、開發長江”向“管理三峽,保護長江”轉變,業務領域從水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延伸到長江大保護。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下,三峽集團牽頭成立了共抓長江大保護五大平臺:成立核心實施平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總體量為1000億的籌資平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并聯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中證長江保護主題指數”;建立共建平臺——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成立研發平臺——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支撐平臺——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
彭丹霖介紹,三峽集團通過探索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治水方略:“以城鎮污水處理為切入點,以摸清本底為基礎,以現狀問題為導向,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依據,以總體規劃為,遵循流域統籌、區域協調、系統治理、標本兼治,一城一策原則,突出整體效益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并重”、資源能源回收、建設養護全周期等模式開展投資建設和運營,促進城鎮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根本改善。”并以該方略為指引,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
三峽集團還統籌推進四種模式創新,即聚焦廠網一體的治理模式、聚焦價格機制的商業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和聚焦產業聯盟的共建模式。
從2018年選定蕪湖、九江、岳陽和宜昌四個試點城市先行先試至今,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在試點城市初見成效,業務布局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面鋪開,截至2020年8月底,總投資規模達875億元,預計2020年底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
典型案例實踐
蕪湖:廠網一體、污水系統提質增效
三峽集團在蕪湖運用“廠網一體”治理模式。通過污水廠提標與擴建、新建管網填補空白,雨污管網排查修復、市政污泥焚燒處置,尾水濕地深度處理、統一運管按效付費,實現了城鎮污水系統治理。
蕪湖市污水治理工程一、二期總投資達65.5億元。通過系統治理,朱家橋、高安等污水廠進水COD濃度等指標實現明顯提升。
九江:廠網河一體、黑臭河道治理
2018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九江召開推進三峽集團開展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處理試點工作現場會,打響三峽集團全面參與長江大保護“第一槍”。
在九江,三峽集團實踐“廠網河一體”模式,聚焦黑臭水體治理,制定了小區源頭治理,管網排查修復、新建管網填補空白,水廠新建擴建,污泥協同處置,尾水生態補水,河道清淤疏浚,智慧系統管控,統一管理運維等系列治理措施。
九江市污水治理工程一期、二期總投資133.61億元。通過系統治理,成效顯著。
同時,三峽集團和九江市政府在策劃實施九江一期項目時,綜合考慮了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三水共治”,面對今年嚴峻的長江防洪形勢,九江一期項目中的八里湖賽城湖控制樞紐工程7月5日火線投運,連續運行25天,排水量達到3.5億立方米,相當于24個西湖的水量,將八里湖、賽城湖的水位降低了3.5米,有力保障九江市60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岳陽:廠網湖一體、富營養化湖泊治理
在岳陽,三峽集團實施“廠網湖一體”模式,聚焦湖泊富營養化問題,岳陽市污水治理工程一期、二期工程總投資115.5億元。通過治理,湖濱污水廠進水COD濃度提升27%,周邊小區COD濃度直接提升150%,效果非常明顯。
“資本+”模式
在推進實體項目落地的基礎上,三峽集團運用“資本+”模式與各方深化合作:1,資本+全國性行業平臺,建立股權紐帶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協作發展,加大大保護投資力度;2,資本+區域性地方平臺,破解發展瓶頸,增強投資運營管理能力,打造區域大保護載體;3,資本+專業技術型企業,更好地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拓展專業技術市場,加強技術集成研發能力。
與沿江地方合作經驗
彭丹霖談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印發文件,總結推廣三峽集團與沿江地方合作的經驗做法:
1,規劃先行,強化城鎮污水綜合治理。簽訂協議謀劃戰略合作,摸清污水底數、加強統籌規劃,堅持“廠網一體、泥水并重”的治理路徑;
2,盤活存量,實現資產資本良性循環。盤活地方存量資產,加大管網投入。資產轉讓收益專款專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股權合作,共同參與沿江城市污水治理;
3,建立機制,高效推進企地合作。組織專班對接,提升合作效率,進行項目清單管理,突出建設重點,采用試點先行模式,逐步拓展推廣成功經驗;
4,調整收費,構建合理回報機制。動態調整收費標準,覆蓋治水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全面合作;
5,強化管理,保障高質量建設運營。采取綠色通道,優化營商環境,保障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造價。
6,多方協同,實現合作共贏。組建產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強化企地合作,促進互利共贏。
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
2018年7月,國家印發《關于支持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導意見》,要求三峽集團牽頭生態環保上下游相關企業、機構,共同組建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三峽集團致力于通過產業聯盟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公眾共同參與的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體系,形成項目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生態環保產業鏈,實現產業協同,將產業聯盟打造為共抓長江大保護合作平臺,形成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合力。
目前,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有7家常務理事單位,7個專業委員會,94家成員單位,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工作進展:
1,充分發揮聯盟成員單位力量。強強合作,聯盟成員單位通過聯合體比選的方式共同參與實施長江大保護重點項目45個,項目金額累計730億元。多輪驅動,聯盟推薦合作項目已落地33億元;
2,引導人才、技術、信息、資金和資源要素有效聚集。以聯合體身份在項目公司開展工作超過1000人,參與項目建設超過1萬人;
3,推動政策環境創新提升,圍繞共抓大保護關鍵共性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
4,促進行業整體提質向好。舉辦專題座談,共商共抓大保護工作提質增效,2020年8月27日,建設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在北京專題座談,聚焦提升長江大保護項目施工質量安全;
5,工作動態受到國家關注,《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成立》、《打造共抓長江大保護“五大平臺”推動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治理體系創新》、《深化產融合作破解共抓長江大保護資金瓶頸》信息被國家部委等上級機關采用。
下一階段,產業聯盟將聚焦以下六個方面任務:(一)科學構建聯盟運行管理體系,快速形成共抓長江大保護利益共同體;(二)有序推進行業共性難點問題研究和標準規范制修訂,共同促進行業生態改善;(三)暢通項目信息收集共享渠道,創新聯盟成員合作機制,推動長江大保護項目加快落地;(四)組織策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活動,打造長江大保護信息交流合作平臺;(五)實施行業專業能力提升培訓計劃,共同打造長江大保護人才資源庫;(六)加強成果總結宣傳,拓展傳播渠道,持續擴大聯盟影響力。
彭丹霖表示,共抓長江大保護在探索初見成效后,希望和行業同仁一起,依托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共同發力,努力完成國家賦予的長江大保護使命和任務,服務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共同保護好長江母親河,實現一江清水綿延后世!
原標題:長江環保集團彭丹霖: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