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有數據預測,
在2020年我國受到醫廢產出量增長的推動下,危廢產量或將超過10000萬噸。
目前我國危廢處置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具體包括綜合利用、處置和貯存。處置多為填埋或焚燒等,這一方式對環境會有一定的影響,并不符合當下的綠色環保趨勢。貯存雖然能緩解一時的壓力,但并不是長久之計,數據顯示,我國固體廢物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700億噸。
由此可見,“資源化利用”則成了未來的危廢處理大趨勢。對此,我國更要進一步明確“減量化、資源化”優先的原則,防止和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著眼于綜合利用,并將固體廢物大限度地轉化為產品或副產品。
近年來,我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加強了危廢的綜合利用能力。綜合利用率已由2011年的50.47%增長至2019年的55.49%。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介紹,我國每年固體廢物產生量近100億噸,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在此情況下,我國的危廢資源化利用能力仍要進一步提高。
危險廢物包括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其他社會源危險廢物等。其中化學工業是我國危險廢物的第一來源行業,我國危險廢物包括46大類、479小類,其中涉及石化相關的共28大類,占56%。
來源搞清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資源化處理的問題。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可知,制約我國危廢處理的兩大因素分別是各地區處理能力不均衡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還不成熟。
我國綜合利用高的區域分布在工業經濟發達,同樣也是危廢產生量全國占比大的華東地區,同時,東部地區焚燒和填埋能力緊張,而江蘇、四川、重慶、云南等省市的危廢處置能力嚴重缺乏。如果進行跨省轉移處置,危險廢物轉移手續環節多、耗時長、手續繁瑣、效率較低,一般辦理轉移手續需2-3個月。
這就需要我國加快對危廢產生量大、處置能力不足的地區加快處置能力的建設,同時針對西部地區處置能力大而吃不飽的情況,協調東部地區的危廢轉移至西部地區。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技術。有專業人士指出,我國資源化技術尚未成熟,還存在同質化嚴重,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缺乏等問題。同時存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為部分高價值危險廢物利用能力過剩等。
比如,涉重金屬的危廢進行高價值組分提取后,其他組分可以采用水泥窯協同處理或者直接生產建材,實現資源化處理。另外,大量的廢酸等由于無法填埋,且缺乏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綜合利用技術,已成為危廢違法處置案件的高發領域。
目前國內研究單位和部分企業的廢鹽資源化利用做的比較好,預計2~3年內,國內廢鹽的資源化利用會走上規范化道路。
除此之外,在國家層面上,我國需要多方位、具體的規范危廢資源化利用和處理處置項目建設的技術體系,尤其是技術選擇和裝備建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也應該推動化工企業在更大范圍內的定向資源化管理要求,鼓勵企業提高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減少填埋壓力。
在2019-2020年,清廢行動逐漸向全國擴散,這有利于推動危廢處理行業市場擴大,預計2020年我國危廢處理市場規模或將高達1500億元,隨著危廢產出量的不斷釋放,市場空間仍將提升2-3倍。
隨著危廢處理市場規模的擴大,相應的資源化利用水平也會有所提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