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三分鐘速讀:
1、和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釋放項目數量有所增加,新增年服務金額總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11.2%,疫情壓制下逆勢上揚。
2、E20研究院認為,短周期的環衛項目相對穩定性較低,而且其實不少短周期項目是地方近十年來傳統格局的延續分配而已,不像長周期項目金額大、領域廣、地域大,對地方政企界面、環衛管理和區域領域統籌的變化提升都非常大,更符合我們關注的環衛市場化的內核邏輯,也更受資本市場歡迎。這是2014年PPP模式啟動后順勢升級了環衛的購買服務模式,逐步拉開2017年的環衛市場化元年的轟轟烈烈大幕,隨后純環衛業務型公司終在2019年底被資本市場所接納接連上市的新局面。因此研究中長期的環衛項目釋放規律才更能體現市場化的規律,比如今年的深圳。
3、從相關政策和國內特許經營實踐來看,特許經營類項目應該具有“經營性”,即在回報機制上屬于使用者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更適用于單體末端處置BOT或含有末端處置BOT的環衛縱向一體化項目,完全政府付費類的環衛項目并不適用于特許經營。因此,此類項目后續執行中的風險不容忽視。
4、今年有部分短周期“大市政”打包模式的環衛項目單體金額增大,增加了1-3年服務期限的環衛項目的比重,就比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道路綜合養護項目,該項目分為17包,年服務金額總額超13億元/年,很多分包的年服務金額都在1億元/年以上,但項目的服務期限只有3年。這個項目看中標情況又都是本地小企業參與,雖然金額不小,但是并不說明上海的環衛市場選擇了深圳的開放模式。
5、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橫縱向一體化情況,按照項目數量進行劃分,79%的環衛項目服務內容依然為傳統環衛的清掃保潔或垃圾收轉運的非一體化環衛項目。其余約22%的環衛項目服務內容以橫向一體化居多,縱向一體化項目因為涉及末端處置的投資運營,在一體化項目中占比很小。
6、看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競爭主體的參與情況,市場化環衛企業拿到的環衛項目數量較多,其次是物業保潔市場化延伸類競爭主體。2020年上半年不同規模環衛項目參與主體情況,可以看到,隨著年服務金額的增大,物業保潔市場化延伸類企業所拿項目數量越來越少;年服務金額在5000萬(含)以上/年的優質環衛項目,車輛裝備市場化延伸、地方環衛企業市場化及固廢、水務A方陣擴張類企業拿到項目的數量占比升高。
7、2017年是環衛市場化元年,那2019年則是環衛資本化元年,2020年半年已過,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環衛企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進行了盤點和大排名,其中18家環衛企業2020年上半年新增環衛項目年服務費超過1億。另外,排名中可以看到環衛上市公司7家均在“億元戶”光榮榜上大榜有名,盈峰中聯、北控城市服務上半年新增業績為突出,半年新增年服務費總額分別為8億和6億。
8、對比分析了E20關注的環衛影響力入圍企業2020年上半年市場表現,發現他們10年以上長服務期項目業績表現突出,尤其影響力企業拿到了超一半的10年以上項目。年服務金額在5000萬元/年以上的項目中,環衛影響力企業也拿到了約33%的份額。讓我們期待下半年這些公司再創佳績,2020年年底,我們將在北京迎來2020年度中國環衛影響力企業評選,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與參與,讓我們在2020年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再聚首,熱論弄潮英雄。
以下為文章全部內容: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從E標通獲悉,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共計釋放近6000個環衛運營服務類項目(含標段),新增年服務金額282億余元,新增合同額973億余元。
2020年上半年每月環衛項目中標情況,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政府采購項目進入短暫暫停或延緩,環衛市場2月釋放項目數量驟降(2月觸底)。3月伴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月環衛市場開始反彈,3-6月環衛市場呈現逐漸釋放的趨勢。
和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釋放項目數量有所增加,新增年服務金額總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11.2%。我們知道,2019年9月我們曾經盤點過一次,對比2018年業績同比是平滑不增的一年,那么,疫情影響下的環衛市場化總規模上半年的同比增長,讓我們對2020年底的E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公布的環衛影響力企業大榜和年終盤點充滿期待。
和之前報告里分析的歷史趨勢一致,華東、華北地區仍是環衛的主戰場。2017年作為環衛市場化元年,以東部沿海為主的發達地區大量釋放各類環衛市場化項目,此后,華東地區一向是環衛市場化的第一陣營。
和一季度相比,環衛市場表現前十的省份沒有太大出入,排名前四的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均位于東部地區。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將年服務金額總額前十省市的市場表現按照服務年限(3年及3年以下短周期服務,3年以上中長期服務)進行了劃分,除上海、北京、陜西外,其余省市均有中長期項目,廣東省3年以上中長期的環衛項目比重較高。廣東省深圳市更是成為2020年環衛一體化大標的主戰場,今年上半年已先后釋放兩個合同額超70億元的“標王級”環衛PPP項目,分別被盈峰中聯和北控城市服務中標。
E20研究院認為,短周期的環衛項目相對穩定性較低,而且其實不少短周期項目是地方近十年來傳統格局的延續分配而已,不像長周期項目金額大、領域廣、地域大,對地方政企界面、環衛管理和區域領域統籌的變化提升都非常大,更符合我們關注的環衛市場化的內核邏輯,也更受資本市場歡迎。這是2014年PPP模式啟動后順勢升級了環衛的購買服務模式,逐步拉開2017年的環衛市場化元年的轟轟烈烈大幕,隨后純環衛業務型公司終在2019年底被資本市場所接納接連上市的新局面。因此研究中長期的環衛項目釋放規律才更能體現市場化的規律,比如今年的深圳。
在中長期的環衛項目中,一些項目采用PPP模式(十年以上),也有不少受限于財承余額不足或PPP程序繁瑣的原因,改而選擇3×N(或3×N+M)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當然還有極少量的特許經營方式。
從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上半年環衛市場化項目的服務模式統計來看,環衛項目服務模式以購買服務為主,而服務金額越大的項目,PPP模式使用的比例越高。
我們結合歷史數據也可以看到,受限于對純政府付費PPP項目的壓制,環衛PPP項目自2017年后有所減少。同樣在2017年后,環衛項目中還出現些許的特許經營項目。透過項目的招標文件發現,除了一些后端一體化包含末端處置的環衛市場化項目采用特許經營具有合理性之外,少數項目的服務內容僅為單純環衛運營服務項目,并不涉及固廢末端處置的投資運營。從相關政策和國內特許經營實踐來看,特許經營類項目應該具有“經營性”,即在回報機制上屬于使用者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更適用于單體末端處置BOT或含有末端處置BOT的環衛縱向一體化項目,完全政府付費類的環衛項目并不適用于特許經營。因此,此類項目后續執行中的風險不容忽視。
從服務年限與服務金額維度來看,10年及10年以上長周期的環衛項目其年服務金額較高,年服務金額在1000萬/年以上。2020年上半年不同服務年限環衛項目平均年服務金額圖也可以看出,10年及10年以上的長周期環衛項目平均年服務金額高,在5000萬元/年左右。
通過比對環衛庫歷年數據還發現,今年上半年年服務金額超1億元/年的項目中,1-3年服務期限的環衛項目比重有所增大。透過具體項目發現,有部分短周期“大市政”打包模式的環衛項目單體金額增大,因此增加了這部分的比例,就比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道路綜合養護項目,該項目分為17包,年服務金額總額超13億元/年,很多分包的年服務金額都在1億元/年以上,但項目的服務期限只有3年。這個項目看中標情況又都是本地小企業參與,雖然金額不小,但是并不說明上海的環衛市場選擇了深圳的開放模式。
剛剛提到了“大市政”綜合管養類環衛項目,這類項目往往涵蓋環衛、道路養護、城市路燈、河道管理、園林綠化、公園管護等多項服務。這種項目打包模式不但發生在本地委托模式的項目整合中,也發生E20研究院所定義的環衛市場化的橫向一體化項目中。將傳統環衛與城市管養的多項服務進行一體化打包,全區域覆蓋、全流程作業、精細化管理,可以適度提升市政、環衛、綠化管護的水平和質量,是這幾年的顯著趨勢。
具體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橫縱向一體化情況,按照項目數量進行劃分,79%的環衛項目服務內容依然為傳統環衛的清掃保潔或垃圾收轉運的非一體化環衛項目。其余約22%的環衛項目服務內容以橫向一體化居多,縱向一體化項目因為涉及末端處置的投資運營,在一體化項目中占比很小。
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橫縱向一體化情況,按照年服務金額劃分,可以看到非一體化環衛項目所占市場份額約57%,橫向、縱向一體化環衛項目的年服務金額總額占到整體份額的43%。
說到一體化,除了有服務內容的一體化外,還有服務范圍的一體化。服務范圍按照城市、城鄉一體和鄉鎮三個維度劃分,我們注意到雖然走向鄉鎮仍是環衛市場的趨勢,但中標項目數量和所占市場份額比重較大的仍然是服務于城市(含縣城)域的環衛項目。右圖為城市/鄉鎮環衛項目平均年服務金額圖,城鄉一體化項目的平均年服務金額高,在1000萬元/年左右,整體項目質量比較理想。
再來看,環衛市場小而散的局面依舊沒有改變E20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目前大概有12000-13000余家企業參與到環衛市場化的競爭中,總體來看基本符合“二八定律”,也就是,2020年上半年年服務金額在500萬及以下的環衛項目數量占整體的80%,而這80%的環衛項目卻只占據環衛市場份額的20%。這和去年環衛論壇上薛濤院長分享的環衛整體趨勢一致。
以下從競爭主體角度進行切分,E20研究院對每家環衛企業的來源都進行分類和貼標簽,大致分為市場化環衛企業、物業保潔市場化延伸、市政綠化市場化延伸、車輛裝備市場化延伸、地方環衛企業市場化和固廢、水務A方陣擴張。
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競爭主體的參與情況,市場化環衛企業拿到的環衛項目數量較多,其次是物業保潔市場化延伸類競爭主體。右圖,為2020年上半年不同規模環衛項目參與主體情況,可以看到,隨著年服務金額的增大,物業保潔市場化延伸類企業所拿項目數量越來越少;年服務金額在5000萬(含)以上/年的優質環衛項目,車輛裝備市場化延伸、地方環衛企業市場化及固廢、水務A方陣擴張類企業拿到項目的數量占比升高。
正如前面所述,2017年是環衛市場化元年,那2019年則是環衛資本化元年,以環衛服務運營為主的僑銀環保、北控城市資源、玉禾田等企業紛紛迎來上市。目前涉及到環衛板塊業務的上市企業列表,大致有中國天楹、啟迪環境、盈峰環境、龍馬環衛、僑銀環保、北控城市資源、玉禾田等7家。從上市公司的維度來看,2020年過半,涉及環衛服務板塊業務的上市公司獲取的市場份額,占上半年環衛市場整體占比份額的10%。
半年已過,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環衛企業2020年上半年業績進行了盤點和大排名,其中18家環衛企業2020年上半年新增環衛項目年服務費超過1億,具體排名如上圖。另外,排名中可以看到7家環衛上市公司均在“億元戶”光榮榜上大榜有名,盈峰中聯、北控城市服務上半年新增業績為突出,半年新增年服務費總額分別為8億和6億。
也正如前面所講的,對比分析了E20關注的環衛影響力入圍企業2020年上半年市場表現,發現他們10年以上長服務期項目業績表現突出,尤其影響力企業拿到了超一半的10年以上項目。年服務金額在5000萬元/年以上的項目中,環衛影響力企業也拿到了約33%的份額。讓我們期待下半年這些公司再創佳績。(本文對原文略有刪減)
原標題:環衛影響力企業業績榜半年盤點 盈峰中聯領跑北控緊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