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決策層制定的50%占比目標,2020年垃圾焚燒產能將突破50萬噸/日。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城鎮已投運垃圾焚燒項目約400個,年處理垃圾量1.3億噸。其中新增項目達145個左右,即平均每3天上馬一個項目,新增垃圾處理產能超過 13 萬噸/日。即便如此,這距離2020年垃圾焚燒處理的目標規模尚有10.1萬噸/日的缺口。
利好基本面不改 量與質齊飛
在前述背景下,各地仍在不斷加碼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無論是頻頻出現的“搶裝”還是“投產”,無一例外地預示著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的高熱度。
迄今已有21個省區市完成了垃圾焚燒發電的中長期規劃。環保在線小編梳理后發現,21省擬新建逾800座焚燒廠,合計2018年—2030年新增產能近70萬噸/日,預期投資金額高達近3200億。未納入專項規劃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所需補貼資金原則上由項目所在地負責解決。
從垃圾焚燒產能分部來看,部分省份和發達市已將焚燒作為垃圾處理處臵的主流手段,浙江、江蘇、廣東三省垃圾焚燒產能已超過3萬噸/日。這也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垃圾焚燒行業將持續高景氣度和高增長速度。如若統計垃圾焚燒廠籌建規模的話,到2020年垃圾焚燒工程總規劃量(運營+在建+籌建)超過66萬噸/日。
不止是體量極速擴容,“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也正不斷趨向高質量成長期。”早在一年前,全國已投入運行的近400家垃圾焚燒發電企業、1000多個焚燒爐,其在線監測數據已全部實現與生態環境部聯網。按照兩部委日前發布的《關于核減環境違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要求,一個自然月內出現3次及以上上述違法情形的,電網企業應取消當月補貼資金,并暫停撥付補貼資金。
此類“行政處罰+經濟處罰”模式比單一行政處罰更具威懾力和防范性。以日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焚燒電廠為例,若當月發生3次違法情形,則意味著除了環保行政處罰外,項目經濟損失額將高達465萬元。業界普遍認為,此次新規在有助于提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注重運營質量與環境監管能力的同時,亦將使得優質項目更易獲取補貼,進而促進市場集中度上升,形成良幣驅除劣幣氛圍。
補貼釀變之際 整合潮來襲
垃圾焚燒發電屬于重資產行業,獨特的公益屬性也決定了收益水平有明顯天花板。通常來看,項目收入包括兩部分:一是地方政府的垃圾處理費,二是發電上網電價。以日處理垃圾2000噸的垃圾焚燒廠為例計算,項目投資財務費用及折舊費約折合每噸垃圾120元,藥劑、維護、人員、管理等費用折合不低于80元/噸,總計成本不低于200元/噸。據全聯環境商會提供的數據,一般而言,地方政府垃圾補貼費為60—100元/噸。
目前,補貼已成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支柱性收入。垃圾焚燒發電屬于基礎性民生需求,多數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處于8%—12%的基本盈利水平。樂觀預計是,假設今年無新建農林廢棄物項目并網,垃圾焚燒項目新增項目的補貼規模約10億元。考慮到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較大,存量項目補貼缺口需時間消化,新核準項目增速將放緩。
以2019年垃圾焚燒項目為例,我國垃圾焚燒項目的市場化比例達到80%左右。這其中近8成集中在中小城市及縣域地區,規模多在600 噸/日—1200噸/日,少數項目處理規模過2000噸/日。這也就意味著兼顧成熟商業模式、長期投資回報與緊缺項目資源,垃圾焚燒發電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
有跡象表明,未來垃圾焚燒發電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已較為明朗。目前上市公司中主營為垃圾焚燒發電的公司包括光大、綠色動力、上海環境、三峰環境偉明環保、瀚藍環境等。但顯然,技術、資金、項目拓展等綜合實力強的區域將在新一輪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