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晚間,《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對外公布。《規劃綱要》分為十二章。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長三角地區有望成為具備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規劃綱要》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其中特別提出,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示范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具體至環境治理而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5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總體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0%,單位GDP能耗較2017年下降10%。為此,《規劃綱要》制定了下述重點任務:
——推動跨界水體環境治理。共同制定長江、新安江-千島湖、京杭大運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治理方案,開展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建立長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聯防聯控機制,全面加強水污染治理協作。持續加強長江口、杭州灣等藍色海灣整治和重點飲用水源地、重點流域水資源、農業灌溉用水保護,嚴格控制陸域入海污染。
淮河流域,啟動實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淮河治理重大工程,保障淮河防洪排澇安全。太湖流域,實施望虞河拓浚、吳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綜合整治和環太湖大堤加固等治理工程,開展太湖生態清淤試點,形成太湖調蓄、北向長江引排、東出黃浦江供排、南排杭州灣的流域綜合治理格局。以巢湖、洪澤湖、高郵湖、淀山湖、華陽湖等湖泊為重點,完善湖泊綜合管控體系,加強湖泊上游源頭水源涵養保護和水土保持,強化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
——聯合開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聯合制定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標準,基本完成鋼鐵、水泥行業和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打造綠色化、循環化產業體系。共同實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建立固定源、移動源、面源精細化排放清單管理制度,聯合制定區域重點污染物控制目標。加強涉氣“散亂污”和“低小散”企業整治,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實施國Ⅵ排放標準和相應油品標準。
——加強固廢危廢污染聯防聯治。推動固體廢物區域轉移合作,完善危險廢物產生申報、安全儲存、轉移處置的一體化標準和管理制度,嚴格防范工業企業搬遷關停中的二次污染和次生環境風險。統籌規劃建設固體廢物資源回收基地和危險廢物資源處置中心,探索建立跨區域固廢危廢處置補償機制。
——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污染賠償機制。在總結新安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建立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和水質考核體系,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長江流域開展污染賠償機制試點。
——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對生態保護紅線以外區域制定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從源頭上管控污染源。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治,強化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和修復,確保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保護好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生命線。共同建立區域生態環境和污染源監控的平臺,統一監管執法。
業內認為,伴隨《規劃綱要》出臺相關地區有望率先受益,長三角加深一體化的過程中前述環保板塊也將蘊藏著重大投資機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