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橫空出世,一石驚起千層浪,大灣區環保圈都騷動起來,直呼“風口來了!”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珠三角)九個地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GDP10.867萬億元人民幣,以全國0.6%的面積貢獻了12.4%的GDP,是中國經濟實力雄厚也具有創新力、發展活力的區域,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按照規劃,大灣區不僅要建成經濟實力超群的世界級城市群,還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實現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規劃全文2.7萬余字,35處提及“生態”,8處提及“環保”,不難看出中央打造大灣區綠色生態環境的決心。有利好消息,那環保產業的肯定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僅珠江流域水治理方面,業界就梳理出了“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工業和農村污染治理”等超千億的投資規劃項目。另外,大氣網格化監測水平要繼續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要增加、危廢的無害化處置、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清潔能源結構的調整等都為環保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作為一個大型的環保產業交流交易平臺--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其舉辦地在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也非常幸運地迎來了這一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展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廣東省城鎮供水協會、廣東省城市垃圾處理行業協會、廣州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博昌展覽等60多家單位聯手打造,現為華南的標桿性環保盛會,
第十四屆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將于2020年5月舉辦。
會展業的典型特征就是能更好地對接供需雙方,上屆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的參展企業多達770多家,展出水、大氣、固廢、土壤、監測生態環境全產業鏈的先進產品與服務;前來參觀的專業人士,經過主辦單位的精心組織,市政、工業、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全覆蓋!如在工業制造業方面,主辦方就廣泛邀請電力、能源、石油、化工、冶金、鋼鐵、機械、汽車、造船、電子、電鍍、涂裝、陶瓷、家具、建材、橡塑、制藥、紡織印染、食品等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行業專業人士與會,今年6月份結束的展會上,前來參觀采購的業內人士高達4萬余名,參展的環保企業平時也很難在其它場合同時接觸到如此多的終端用戶。所以,這就是環保會展的魅力所在。環保作為高科技聚集行業,在展會上面對面交流顯得更加直接與高效,這也是會展業相對電商、專業市場等業態的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規劃,毫無疑問會吸引資源與資本大量向此聚集,但如何抓住機遇、撬動大灣區市場,十多年深耕于此的華南標桿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或許就是答案。不僅如此,作為中國外向型、世界商貿往來發達的粵港澳大灣區,活躍著數量龐大的專業買家,中國環保產業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買家采購;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也進一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尤其注重邀請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專業買家,鏈接并撬動環境市場。
隨著環保市場供需兩端的行情不斷走高,作為整合供需雙方資源的交流交易平臺,第十四中國廣州環保產業博覽會的吸納、吞吐能力也會急劇提升,規模、品質各方面都將大進一步。未來5年,保守估計可實現每年20%以上的復合增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