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兩岸,新一輪治水攻堅戰正摁下“快進鍵”。
沿江經濟帶不僅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而且,它所處的地理位置之重要更是不言而喻。長江是許多沿江城市的飲用水源,其飲用水安全關系到5億多人的健康。但據多年監測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的面積雖然僅為全國的20%左右,但廢水排放總量占全國的39.5%以上。據統計,沿江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3%、37%、43%。
專家統計說,“每年有一條黃河的污水流入長江。”不僅如此,長江主要干支流沿岸高環境風險工業企業分布密集。根據原環保部開展的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及化學品檢查結果顯示,長江經濟帶9省2市僅石化、化工、醫藥等行業的企業就超過1.2萬家。如何確保長江經濟帶不出問題?“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在排,誰在排,在哪里排,排的什么東西,排了多少?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長江生態環境質量。”
排污口雖小,但問題不簡單。一頭連著河流、一頭連著陸地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后一道閘口,直接關系到長江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曾明確道。隨著“岸上和水里的打通”,生態環境部及時啟動了長江排污口的深入排查。根據安排部署,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并決定用兩年時間重點完成“查、測、溯、治”四項主要任務,一個不漏地查一遍。
治理污染的關鍵就在于厘清責任、壓實責任。“不管是不是規模以上的,只要是往河里排污的‘口子’就要查清楚、數明白。”排查對象為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長江及9條主要支流、太湖排放廢水的排污口。從現在掌握的情況看,這些排污口非常復雜,有明口也有暗口,有“大口子套小口子”,還存在不少私搭亂接的“口子”。由于跟原來的統計口徑不同,可能會導致排污口數量大增。
在具體工作中,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以兩側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一側延伸2公里。為將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生態環境部將相繼通過包括技術排查、核實確定、對疑點難點問題進行重點攻堅在內的三級排查方式。此前,生態環境部已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了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
在明確了排查方法的同時,生態環境部同時明確,長江經濟帶覆蓋的沿江11省(市)都將納入排查范圍。在試點排查的基礎上,其他城市“壓茬式”跟進,沿江11省(市)的排查也將隨之全面鋪開。按“一口一策”原則,分類型分步驟有重點開展排污口清理整治工作,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排查工作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化。
這將是一場硬仗,要“準備脫一層皮”。生態環境部計劃到今年底前,分三批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屆時,試點城市將對入河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并要形成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如今,距離年底已不足兩個月,留給地方的時間不多了。但目前情況來看,多地需斷臂整改,并要“啃下硬骨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