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晉中印發《晉中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實施方案》。涉及鋼鐵超低排放改造、有色煙羽治理等365個項目。全文如下:
晉中市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環辦大氣〔2019〕16號)、《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晉政發〔2018〕30號)、《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晉政辦發〔2019〕39號)和《晉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晉中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市政發〔2018〕63號)文件精神,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進一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決策部署,以環保倒逼生態轉型,深入推進產業、能源、交通和用地四大結構調整,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轉型、治企、減煤、控車、降塵五管齊下,在市、縣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鋼鐵及焦化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散煤清潔化替代、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扭轉2019年1—2月環境空氣質量嚴重惡化導致的不利局面,進一步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提升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為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一)約束性指標
市城區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其余各縣(市)優良天數比率較2018年增加,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PM2.5年均濃度持續改善,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3%。全市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各縣(區、市)及開發區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待省下達我市目標后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另行分解下達]。
(二)爭取性指標
1.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0%以上,力爭退出全省后十位。
2.全市11個縣(區、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其中市城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力爭同比下降30%,介休市、平遙縣、靈石縣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力爭同比下降40%以上。
3.2019—2020年秋冬季期間,平遙縣、介休市二氧化硫濃度力爭下降50%以上,靈石縣、太谷縣、祁縣二氧化硫濃度力爭下降30%以上。
三、重點任務措施
(一)推進產業結構和布局轉型
1.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產能。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鑄造、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確有必要新建的,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本年度新備案的新建焦化升級改造項目產能量要與淘汰已有建成焦爐產能量掛鉤,實施減量置換。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大對分散鋼鐵、焦化企業的整合力度。2019年12月底前介休市完成化工循環經濟工業園集中整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2.加快市、縣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制定《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實施方案》,推動實施水泥、焦化、低端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全面啟動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且運行壽命超過10年的機焦爐淘汰工作。2019年全市淘汰落后焦化產能130萬噸。其中,山西金昌煤炭氣化有限公司淘汰焦化產能60萬噸、山西神龍能源焦化有限公司淘汰焦化產能70萬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4.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成果。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實施“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發現一起整治一起,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搬遷和原地提升改造。[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能源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等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二)提高工業企業治污水平
5.嚴格排污許可管理。按照國家要求完成排污許可證的核發。組織開展排污許可證持證執行情況合規性檢查,凡未按規定領取排污許可證的企業,一律按無證排污責令停產;不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排污的,依法處罰。[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6.推動鋼鐵行業(含獨立球團燒結企業及鑄造企業燒結、高爐)深度治理。按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要求,對所有生產環節,包括各類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以及運輸方式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2019年10月1日前按國家標準完成無組織排放環節超低排放改造,2019年12月底前力爭完成1×180m2燒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治理及2×100m2燒結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治理,并積極推進運輸方式調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7.全面推進焦化行業深度治理。2019年10月1日起,焦化行業全面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標準,逾期未達標的實施停產整治。積極推進干法熄焦改造。干法熄焦要逐步成為焦化企業主要熄焦工藝。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5.5米及以上焦爐干法熄焦改造。鼓勵焦化企業對標先進,學習山西光大焦化氣源有限公司試點經驗,主動開展爐體封閉改造,加強焦化行業環境保護規范化管理,樹立行業綠色發展典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8.開展有色煙羽治理。2019年12月底前完成介休市茂勝熱電有限公司(2×2.5萬千瓦)、介休市國泰綠色能源有限公司(2×0.6萬千瓦、2×1.5萬千瓦)、華能榆社發電有限責任公司(2×30萬千瓦)共計3家企業8臺機組(69.2萬千瓦)裝機有色煙羽治理;完成鋼鐵行業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395萬噸)1家鋼鐵企業有色煙羽治理,減少煙氣中各類有害污染物。[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別強化監管指導,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9.強化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整治。推進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煤炭(含洗煤)重點行業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做到生產設施和工藝過程無跑冒、無異味,物料密閉存儲堆放、密閉傳輸、密閉運輸,廠區及廠外運輸道路清潔硬化,運輸車輛車身車輪出廠前清洗。加強進出廠區運輸通道環境整治,劃定工業企業廠外揚塵管控責任區,納入企業揚塵及無組織排放整治范圍。2019年完成無組織排放改造79家、涉及92個生產環節及點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能源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0.強化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更新完善VOCs排放重點監管企業名單。開展涉VOCs排放企業綜合治理情況評估,對照標準實施全行業、全過程、全指標整治。全市完成41家重點行業工業企業VOCs治理,對94家工業企業已有VOCs治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同時,鼓勵O3超標嚴重的縣(區、市),夏季對VOCs排放重點行業或生產工序采取季節性生產調控措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1.推進鍋爐深度治理。2019年10月1日前,開展全市在用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以及位于市、縣建成區的燃煤供熱鍋爐、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涉及燃煤供熱鍋爐31臺2630蒸噸、生物質鍋爐11臺158.4蒸噸。積極有序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完成燃氣鍋爐87臺651蒸噸低氮燃燒改造。[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2.持續開展工業爐窯專項治理。對列入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淘汰取締范圍的工業爐窯(燃煤熱風爐及有色行業燃煤干燥窯、燃煤反射爐、以煤為燃料熔鉛鍋和電鉛鍋,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等)進行全面清理,確保淘汰取締到位。2019年,全市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已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嚴格執行行業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相關規定。暫未制定行業排放標準的其他工業爐窯,暫按《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規定的摻風系數或過量空氣系數折算,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別按不高于30、200、300mg/m3執行,2019年10月1日前,達不到上述要求的立即實施停產整治。全年開展工業爐窯治理171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能源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三)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
13.大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充分利用配套超低排放設施的熱電聯產機組和大型集中供熱鍋爐,以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為主,煤改電、煤改氣、煤改醇等清潔能源為輔,優先以鄉鎮為單元,采取整村聯片改造方式,替代生活和取暖散煤。2019年,推動清潔取暖和散煤替代由市、縣建成區向農村擴展,2019年10月底前,在鞏固提升市建成區清潔取暖全覆蓋的基礎上,縣(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40%以上,全市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578萬戶。榆次區以及2018年度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后10位的介休市、平遙縣、靈石縣、祁縣,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力爭提前一年實現平原地區生活和采暖用煤清潔化。各縣(區、市)完成確村確戶,制定清潔取暖改造年度工作方案,并上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和市能源局等有關單位。[市能源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14.強化散煤管控。嚴格執行《晉中市燃煤污染防治條例》,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區域劃定為“禁煤區”,禁止散煤進入,防止散煤復燃。能源管理部門要組織做好潔凈煤供應保障,設置民用潔凈煤供應點20個,保障潔凈煤供應。市、縣兩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大煤質抽檢。對依規設定的民用散煤銷售企業全年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對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以及在“禁煤區”銷售煤炭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查處。[市能源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5.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我市2019年煤炭消費總量較2018年要實現負增長。優化煤炭使用結構,2019年非電用煤量較上年要大幅減少,提高發電用煤占全市煤炭消費量的比例。[市能源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6.加大燃煤鍋爐淘汰力度。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晉政辦發〔2019〕39號)要求,率先開展全市域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2019年9月底前,全市淘汰燃煤鍋爐245臺(998.95蒸噸),基本完成全市域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同時,全市原則上不再新建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四)持續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
17.推進大宗物料的清潔運輸。進出企業的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大程度采用鐵路、管道或管狀袋式運輸機等清潔方式運輸;達不到的,采用新能源車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車輛運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8.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1號)要求,加快推進鐵路貨運專用線的審批與建設。2019年,我市鐵路貨運量力爭較2017年增長20%。[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19.強化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制定《晉中市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建立常態化柴油貨車路檢路查工作機制,組建公安、交警、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聯合執法隊伍,持續開展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污染治理聯合執法,在貨運主要通道或物流集散地設立機動車聯合執法檢查站,嚴查柴油車排氣口冒黑煙現象,對高排放車輛開展尾氣檢測,并在具備條件的前提下對車用尿素、油品抽測。每年秋冬季期間監督抽測柴油車數量不低于當地柴油車保有量的80%。交通運輸部門將一年內超標車輛占企業總車輛數10%以上的運輸企業列入黑名單。對鋼鐵、電力、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礦山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原則上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停止柴油貨車進出廠區;重點用車企業要安裝管控運輸車輛的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監控數據至少保存1年以上。[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20.加快車輛結構升級。2019年7月1日起,全市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積極發展新能源車,市、縣建成區新增的公交、出租、環衛等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車,2019年市、縣建成區150輛公交車更換為新能源車。[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1.建立實施機動車檢測/維護(I/M)制度。2019年底前,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排放檢測和維修治理信息共享機制。排放檢驗機構應出具排放檢驗結果書面報告,不合格車輛應到具備資質的維修單位進行維修治理。經維修治理合格并上傳信息后,再到同一家檢驗機構予以復檢,經檢驗合格方可出具合格報告。[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2.加快推進機動車監管能力建設。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市城區機動車遙感監測(固定式和移動式)建設,并實現三級數據聯網,監測結果納入公安執法處罰平臺。嚴格機動車環保檢測站管理,規范機動車環保檢測。2019年底前,生態環境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現機動車登記信息與排放檢驗信息交互工作,建立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信息與安全檢驗信息聯網共享機制。[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3.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2019年底前,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嚴格落實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要求,嚴禁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使用不符合國家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油品。[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機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按職責分別負責,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24.持續開展生產和流通領域車用油品質量抽檢。嚴禁使用不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加強對油品制售企業質量監督管理,持續開展生產和流通領域車用油品質量抽檢,其中,加油站車用汽柴油全年抽檢覆蓋率力爭達到30%以上,對油庫抽查比例每月不少于20%,重點區域不少于30%,實現年度全覆蓋。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別負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區、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