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環博會現場 蓋亞環境展臺實景
修復項目,場調先行。蓋亞環保機器人在全國提出了“直推式連續密閉無擾動取樣技術”。在日前召開的IE expo China 2019 第二十屆中國環博會上,江蘇蓋亞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蓋亞環境”)的一系列環保裝備制造及土壤綜合解決方案填補了國內空白。
這是蓋亞環境創新驅動的一個剪影。在此次環博會現場,蓋亞環境董事會秘書陳曉芬在接受環保在線專訪時指出,我深信,伴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快速發展,將凈土帶回百姓生活的夢想將很快實現!
大浪淘沙中盡顯“突圍之道”
綠樹紅花,白鴿飛翔。6年前,蘇州獨墅湖南京大學研究生院樓里,蓋亞環境從這里出發。
以“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化”為基礎,以“自主科技創新”為核心,堅持“通過全國網絡布局給客戶提供從前端場調到后端修復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圖為蓋亞環境蓋亞環境董事會秘書陳曉芬接受本網專訪
回到6年以前。彼時國內土壤修復市場品類較為單一,技術體系尚未完善,不少污染場地的修復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更為嚴峻的是,修復技術、修復裝備都完全依賴進口,國內修復企業面臨多重掣肘。而以土壤修復設備工藝為核心,從行業新銳到承攬500余項工程,蓋亞環境只用了6年時間。“如今我們已成為國內首批牽頭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土壤專項的單位,另外‘直推式連續密閉無擾動土壤取樣技術’被評為生態環境部環保技術。”
站在高起點的蓋亞環境,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科技創新、工藝提升成為重中之重。進入環保新常態,蓋亞環境進一步提高技術壁壘,當前,蓋亞自主研發的技術應用系統覆蓋土壤修復全產業鏈,并形成了樹叢式技術研發布局。在研發能力不斷突破的基礎上,蓋亞環境將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成專業儀器、裝備等,形成六大裝備體系,投入到實際項目應用中,促進環境修復治理提升和控制“二次污染”,用科技發展“正能量”,解決環境污染“負效應”。

跑出創新驅動“加速度”
土壤修復前進的腳步往往快于業界的想象。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元年,土壤修復大戲就此開鑼。從裝備制造到綜合解決方案,一場力度愈發強勁的“凈土保衛戰”正深刻地改變著土壤修復產業鏈的軌跡。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技術的持續升級以及修復標準的逐步細化,行業壁壘將明顯提升。
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未來企業數量將持續增長;一方面,全國各地的區域性公司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另一方面在細分領域專業性強的技術企業也將脫穎而出。當下,蓋亞環境正以嶄新的面貌步入新時代,向業界亮出一張張品質升級的新名片。
“技術要早日產業化。”通過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融入到土壤修復產業鏈,蓋亞環境相繼打造出六大核心裝備:土壤地下水取樣修復一體機、土壤一體式模塊化多點原位注藥系統、地下水抽提處理系統、氣相抽提處理系統、撬裝式異位直接熱脫附裝備、車載式異位直接熱脫附系統。


圖為蓋亞環境展示的拳頭產品
同時,采用直推方式提取地下水,尤其適用于地層不穩定及流沙層或流動層取樣。蓋亞環保機器人還將沖擊動力頭、螺旋動力頭以及旋噴動力頭模塊化,輕松實現取樣與修復轉換,實現一機多用。為應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工況環境,該裝備機架整體可前后滑移400mm,左右偏擺10°,井架左右傾斜15°,上下550mm。
對于蓋亞環境而言,科技創新是驅動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蓋亞環境近年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聯合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為復雜多樣的土壤污染場地的修復治理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同時,堅持與行業內企業、渠道、運營商、產業上下游形成市場活力,通過激活行業技術聯盟社區,真正實現土壤修復技術轉化、落地和產業化應用。今年,公司也出版了第二本新書《土壤修復工程管理與實務》,希望通過分享蓋亞人的實踐和經驗,助力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迄今,深諳土壤修復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大勢,蓋亞環境在科技創新的跑道上正跑出“加速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