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底層技術的協同性,用戶體驗的多樣性,消費升級的必然性,是環境企業布局未來需要系統思考的問題。”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開能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在“2019(第十七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分享他的新思考。這是趙笠鈞參加水業戰略論壇的第十個年頭,他的每一次企業重大戰略目標,都會在水業戰略論壇上發布和分享。今年,趙笠鈞以“走向共生性繁榮”為主題進行了分享。這一主題也是他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以下為趙笠鈞分享的內容:
過去一年,環境產業經歷了一輪重創,而行業常談到的話題之一就是國企與民企受到不同的待遇。趙笠鈞指出,看問題的時候要減少國有、外資、民企的標簽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在他看來,企業在遇到難題的時候,首先要去內觀自己的問題,如果一味歸咎于外部環境和政策的不公平,會讓企業錯失對自我的完善和提高,不利于企業發展。當我們思考未來的時候,首先要回歸商業的本質,正視目前面臨的問題,思考如何跨越行業的斷崖。
跨越行業斷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提出,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趙笠鈞認為,“打贏”預示著藍天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果,那么大氣治理市場可能將面臨斷崖,“打好”說明碧水保衛戰還在繼續焦灼之中,而“推進”則表示凈土保衛戰剛剛打響,企業要判斷當前不同的市場所在的發展階段,提前布局應對斷崖。
趙笠鈞進一步指出,其實各行各業都要應對斷崖問題。在傳統產業中,近年來如基礎原材料、能源領域,增長幅度有的見頂,有的增速回跌,有的甚至出現大幅滑落。而新經濟領域,隨著中國的互聯網用戶規模在2018年已達11.3億,活躍用戶增速已明顯放緩,阿里、京東、騰訊等紛紛提出新零售、無邊界零售和智慧零售等新戰略,支持企業跨越斷崖。
“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與其他行業相比,環保行業去年經歷的重創,也許微不足道。”
聚焦環境價值本質
很多人都很好奇,在去年產業整體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博天環境如何做到穩步增長?行業中有觀察者認為是“多點突破”。但趙笠鈞表示這是一種誤會。
博天環境發展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布局,陸續成立了多個業務平臺。但24年來實際是一以貫之地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聚焦在環境價值本質。趙笠鈞表示,從工業水系統、城鎮與鄉村水環境、河道流域治理、土壤修復,以及環境監測檢測等,都是圍繞“水業關聯的環境產業布局”的業務延伸。
在此之外,趙笠鈞還通過他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開能健康進一步加強在健康生活的布局。開能健康在全屋凈水領域有優勢,并致力于讓更多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夠獲得健康的用水。當年趙笠鈞收購開能健康的時候,很多人還看不懂他的打法。借助樂高玩具的特點,則能夠更好理解博天環境和開能健康的布局邏輯。
在趙笠鈞看來,這些布局的差異只是水處理應用的場景和客戶不同,無論是應用在工業領域,市政領域,生態治理,或是家庭健康,都有底層的協同性。這就如同樂高玩具可以通過拼砌體系,以基礎部件拼出不同的模型,也適合不同年齡的群體。
趙笠鈞指出,回顧環境產業過去的幾十年,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由于過去環保行業做項目的方式不夠標準化、系統化,規模并沒有帶來邊際成本的明顯降低,也沒有帶來邊際效益的迅速改善。但做到底層技術的協同性,就可以在規模化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成本的降低。在博天環境和開能健康業務布局的延伸中,趙笠鈞追求的正是底層技術的協同性、用戶體驗的多樣性,以此順應消費升級的必然性。
贏時思變 順勢而為
在整個環境產業如何重新出發的問題上,趙笠鈞分享了博天環境發展中“贏時思變、順勢而為”的原則,博天環境正是因此把握到不同時期的商業機會,不斷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在去年,博天環境成功攜手高頻環境,成為中國首批進入集成電路產業等高技術水處理領域的環境上市公司,而這一收購案的完成并不是偶發的。趙笠鈞介紹,早在2014年,博天環境當時已經在煤化工水處理領域成為領導者,但并沒有局限于此,而是積極探討下一個機會在哪里。
代表未來趨勢的集成電路產業超純水處理就是當時鎖定的方向之一。但在嘗試進軍這一領域的時候,博天環境發現技術門檻非常高,但仍持續努力探索,才有了在2018年與高頻環境的攜手,極大增強在集成電路(IC)、新型顯示器件等電子核心產業水處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豐富公司產品與服務結構。
趙笠鈞常說,今天的問題源于昨天的解決之道,而今天的解決之道必然帶來明天的機會。他強調,當你判斷未來的時候,要首先看到趨勢。當看到趨勢之后,就可以站在遠處等未來。要到“球”去的方向等“球”,就會從容很多。
同行的力量
早幾年,行業在談博天現象;近幾年,在行業內,博天已經被看做是奇跡。對這樣的評價,趙笠鈞談到,博天環境能取得不斷的進步,重要的品格就是堅守。在困難期,能堅守前行,靠的是團隊的堅守和堅韌的精神,靠的是同行的力量,才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
“雖然面臨困惑與挑戰,但依然要堅定信心。”趙笠鈞表示,未來環境產業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產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企業管理水平會越來越好。值得高興的是,目前環境產業還處在發展進一步整合和提升的階段,同行的力量讓產業可以更好地共同創造未來。
因此,趙笠鈞將今年中國環保沙漠挑戰賽的主題定為“同行的力量”。他表示,希望行業同仁能以同行的力量,共同來構鑄更加健康的產業、更加美麗的環境和更加美好的生活。
【附】現場互動:
東吳證券環保公用首席袁理:博天一路走來經歷了很多不同的階段。一直都聚焦在水務領域,但同時思路又比較開闊,比如在工業、市政、監測等等。從您的角度來看,五年或者十年之后,水務行業還會不會有大的增量,未來的增量在哪?過去兩年,我們看到水這個領域變化很大。在PPP模式之下,很多流域治理的項目快速涌現,但是又快速的消失。作為行業中技術儲備比較的企業,未來是怎么看這個行業發展趨勢的?謝謝。
趙笠鈞:每次面對問題,我們都會覺得好像環保已經被做得差不多了,但其實環保才剛剛開始。環境治理投入大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雖然美國比我們早走了很多年,依然是環境治理投入大的國家,現在美國在做些什么,就代表了中國未來在環境領域可能要做什么。比如美國舊金山的一個巨型污水處理廠,把凈化到很高標準的水送回地下。這是為了解決沿海一帶海水倒灌給土壤帶來的問題。這樣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可以持續很多年的機會。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幾乎還沒有出現,但并不表示不會出現。在水的問題上,會延伸很多的機會。目前我們做的2000多條河的PPP項目都只是工程性的施治。到2020年,水環境治理可能會達到水十條的治理目標。但達到了階段性目標并不意味著水環境已經能得到徹底解決,隨著治理深入會有持續的新機會。對環境產業而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不要局限于末端治理,應積極探索助力綠色發展,彰顯生態環境正外部性的新機遇,創造生態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