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在環境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的同時,監測數據便顯得愈發重要。而在2019年,這一衡量環境質量質量的依據將迎來升級版監管:“讓其不敢、讓其不能、讓其不愿。”
去杠桿疊加經濟下行壓力趨大,放寬環境監管力度的呼聲此起披伏。但從近期全國兩會消息來看,“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仍將成為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旋律。
重拳治污不放松的一大表現是,杜絕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違法行為。“生態環境的管理、生態環境的治理就像一座大廈,這座大廈,你要讓它屹立不倒,關鍵的是中間這個柱子一定要堅實可靠,而我們的監測就是這個大柱子。如果這個大柱子撐不住,這個大廈就撐不住,它一定會倒塌。”在3月1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就“環境監測數據”相關問題這樣說道。
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基礎。換句話說,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也是我們環保工作的生命線,不能出毛病,不能有問題。近年來,在高壓的環保壓力之下,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彼時環保部開展的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中,也發現不少企業對監測數據“花式造假”:霧炮車長年在空氣質量檢測站附近“溜達”灑水去霧霾、環保局大樓因裝有空氣質量自動檢測設備而被來作假的霧炮車噴成“冰雕”……
對此,生態環境部對環境監測數據提了三字要求——“真”、“準”、“全”,即真實、準確、全面。一張無縫銜接的“大網”隨即鋪展開來: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逾2048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終敲定。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包括背景點位、基礎點位和風險監控點位的近39000個點位在內的土壤環境監測網初具雛形。同時,每年隨機選取約10%的國控、省控、市控點位或斷面,共約150個環境空氣站點或約200個地表水斷面進行專項督查,監督檢查重點將突出放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
在加強監測網建設的同時,為了化解地方行政干預監測數據的問題,相關部門進一步推進國家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早在2016,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就已全面完成;隨后一年里,全國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開始全面推行采測分離模式。生態環境相關監測手段仍在緊鑼密鼓地布局,而不論是空氣質量還是地表水監測,則有望采取技術監控手段大程度杜絕人為干預監測的可能。
為進一步破局違法成本低等問題,在頂層設計層面,新環保法及兩高關于環境犯罪的司法解釋中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作出了明確規定,輕則懲處,重可入刑。地方政府如出現干預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的情況,將被“留痕記錄”。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其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采樣與分析人員、審核與授權簽字人分別對原始監測數據、監測報告的真實性終身負責。
2019年,如何根治數據造假沉疴、保障監測數據真實性呢?李干杰部長給出的答案是:“讓其不敢、讓其不能、讓其不愿。”即發現問題立馬查處、嚴肅查處,并且不是一般的追責問責,不是蜻蜓點水;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另外“人防”加“技防”,做到讓造假者不能造假;在一些政策和其他方面給予獎勵、鼓勵和支持,通過宣傳引導,讓大家認識到監測數據的重要性,把監測工作做好。
也就是說,對于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無論是法律追責還是行政追責的規定,都非常嚴厲。簡而言之,以更強有力的監管態勢根治環境數據造假將在2019年持續上演。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