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市場行情】遇到資本寒流后,如何過冬成為當前環保企業的發展命題。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展望2019年,環保市場將不改上升大勢,但產業資本收益可能降低。
剛剛過去的2018年,承擔著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角的眾多環保企業一度被戲謔為“人前風光背后辛酸”。
2018年,利好不斷。在政策催化與市場需求帶動下,環保產業整體勢頭發展迅猛。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三年內環保市場總體規模有望達到1.97萬億。但更為利好的是,隨著藍天保衛戰、黑臭水體治理、長江經濟帶保護等領域持續發酵,總體想象空間將接近3.98萬億元。
2018年,寒風刺骨。“與其說是緩慢發酵,更像是一次斷崖式危機。”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環保板塊在總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下降4%。而從去年來看,環保行業指數跌幅超過43.74%,跑輸滬深300指數21個百分點,跌幅全行業倒數。
在國家大力支持、需求長期旺盛的背景下,環保行業怎就冷了下來?從細分板塊來看,盡管固廢處置、環境監測、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不斷擴容環境修復,但水處理與大氣治理行業波幅明顯,兩者企業凈利潤下降分別接近12.89%與35.47%。導致大氣治理行業如此疲軟的重要原因,在于迄今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基本結束,新增的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及超低排放市場總體規模擴張有限,市場投資體量由此被壓縮很多。
在“去杠桿”、地方債務危機的大背景下,部分環保企業陷入經營危機。雖有碧水源、先河環保等“堅挺者”的支撐,但因受創企業占據多數、業績分化明顯,行業整體處于下滑狀態。2018年前三季度,近60家環保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628.47億元,與過去幾年30%左右的增幅相比,前三季度同比僅增長5.97%。其中不少大型環保企業負債快速增加,環保行業融資難、融資貴、債務高企、回款難等問題凸顯。凈利大幅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資金面緊張,財務成本急劇增加。
在2018年業績暫未公布完畢的情況下,多家機構發布研報稱,環保板塊市值縮水已是不爭事實。彼時,行業自身也意識到“寒冬”的來臨,多位專家疾呼提醒:環保行業正陷入“嚴”危機。環保行業2018年遭遇的困境,政策變化亦是原因之一,其中重要的一個變量則是PPP新政。商業模式方面,PPP項目“壯士斷腕”,且PPP項目的重要收入來源——地方政府債務壓力進一步加大。
但即使是在寒冬,只要真實的需求還在,行業就是春天。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將聚焦重點戰役,包括藍天保衛戰、長江經濟帶保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并將更加常態化。也正基于此,業內分析認為,2019年環保市場將保持增長,未來兩年是環保三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環保的力度不會降低。在各地競相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大背景下,加之頂層設計與標準相繼出臺,不斷走向成熟的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土壤修復及黑臭水體治理有望成為環保未來新“量”點。
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環保產業鏈重登風口,也難恢復到此前紅極一時的“市場狂歡”。環保行業多個細分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高峰已過,伴隨著生態環保督察的升級和延伸,“重建設輕運營”必然要向項目全生命周期轉變。而在游戲規則亦或投融資環境都走向理性的同時,其中摻雜的水分也將喪失掉后一絲僥幸空間。在環境服務方面,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業收入占比超過環保整體產業鏈的半壁江山。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讓真正有實力的企業生存下來。”2019年雖然資金面會略有好轉,但總體形勢仍不樂觀,勢必會加速行業的整合,不可避免地將有一批企業倒下。同時經過這一輪洗禮和重塑,PPP項目的需求仍在,只是“誰都能干”的時期已經結束,在技術、運維等方面提升能力將是趨勢。期間,一些邊際因素將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弱化,取而代之的將是企業間差異化、品牌化的競爭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