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各地政策】日前蘇州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公開征集《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并公開了 《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具體內容如下:
關于公開征集《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為了促進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和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要求,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起草了《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此次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1月4日至2019年1月31日,意見請發送至電子郵箱suzhouhw@163.com。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
2019年1月4日
《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征求意見稿)
章 總則
條【目的依據】為了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改善城鄉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節約生態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本市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定義和分類】本辦法所稱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處理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基本原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應當遵循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創新發展的原則,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處置資源化和無害化。
第五條【政府職責】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含管委會,下同)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指導、協調解決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并負責區域內生活垃圾應急安全處置。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具體實施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導督促單位、個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和源頭減量等義務。
第六條【部門職責】各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履行職責:
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循環經濟發展等規劃,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有關項目的立項核準、備案或者審批工作。
財政主管部門每年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并納入財政預算。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的規劃管理工作。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住宅、辦公樓、商業區等場所的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的指導、督促和考核工作;指導協調監督物業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物業服務企業的考核內容。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污染環境和有害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和考核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和推廣工作。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推進地產潔凈農副產品進城;支持、鼓勵和引導對農村可堆肥垃圾就地處置工作。
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協調集貿市場有機垃圾分類管理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和考核醫院及醫療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食品藥品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和考核規范過期藥品回收點的建設和過期藥品的回收與處置。
物價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收費政策和監督管理。
旅游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和考核賓館、旅游景點垃圾分類工作。
經信主管部門負責將垃圾分類違規違法行為,按失信嚴重程度記入信用信息庫。
本市機關事務局、園林綠化、國資委、市場監督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教育引導】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合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工作,督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和居民、村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活動。
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在所在住宅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引導居民實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放,指導督促清潔工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環境衛生、物業服務、再生資源和賓館等有關行業協會應當組織開展本行業內生活垃圾分類活動。
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活動,個人應當按照規定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投訴。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八條 【規劃編制】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等環境衛生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納入規劃的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用地,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用地性質。
第九條【年度計劃編制】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規劃,制定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中轉、處置設施的年度建設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條【分類處置場所設置】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標準、技術規范設置焚燒發電、衛生填埋、易腐垃圾處置等分類處置場所。
第十一條【配套設施建設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規劃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規劃部門在審批時,應當要求建設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同步驗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遷移、改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處置設施或者改變其用途。確需拆除、改建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依法經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提供臨時替代設施;確需遷移的,應當在新的分類收集、中轉、處置設施建成后,再依法經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拆除需遷移的設施。
第十二條【配套設施建設主體】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的配置標準,縣級市(區)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的配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由建設單位負責;
(二)已建住宅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三)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由產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負責;
(四)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由場所主管部門或者管理單位負責;
(五)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由縣級市(區)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
第三章 分類與投放
第十三條 生活垃圾分為下列四類:
(一)可回收物,指適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紙類、塑料制品、玻璃、金屬、紡織物、家具、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等固體廢物;
(二)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廢舊日用小電子產品、廢油漆、廢燈管、廢日用化學品、過期藥品、廢水銀產品、廢鎳鎘電池和氧化汞電池等固體廢物;
(三)易腐垃圾,指家庭、農貿市場等產生的容易腐爛的食品加工廢料、食物殘余、瓜皮果殼、廢棄食用油脂、枯枝爛葉、谷殼、藤蔓等居民廚余垃圾、農貿市場有機垃圾、農村可堆肥垃圾;
(四)其它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之外的不能單獨收集的被污染的紙類、塑料制品、紡織物和灰土等固體廢物。
第十四條【分類投放指引和方案的制定】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并及時進行修訂。
縣級市(區)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統籌組織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制定適合本行政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
垃圾投放時應按照指南分類收集容器上注明的標識進行分類投放。
第十五條【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本市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管理責任人按下列規定確定:
(一)單位或小區實行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為管理責任人;單位自行管理的,自管單位為管理責任人;既沒有物業管理又沒有單位自行管理的,居民委員會為管理責任人;
(二)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建設單位為管理責任人;待建地塊,業主單位為管理責任人;
(三)經營場所,經營管理單位為管理責任人;沒有經營管理單位的,經營單位為管理責任人;
(四)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公交場站、軌道交通車站、公園、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和公共建筑,所有權人或實際管理人為管理責任人;
(五)農村居住區,村民委員會為管理責任人。
物業服務企業按照規定履行管理責任人職責的,業主應當予以配合。
按照前款規定不能確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的,由所在地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定落實管理責任人。
第十六條【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職責】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應當承擔下列職責:
(一)按照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標準,合理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點、配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
(二)建立責任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日常管理制度,保持收集容器完好及周邊環境整潔;
(三)在責任區內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和投放指導;
(四)將各類垃圾分類后分別交由相應的運輸單位進行收運;
(五)建立生活垃圾管理臺賬,定期向所在地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送;
第十七條【分類投放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用符合要求的垃圾袋或者容器
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拋棄、傾倒、堆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應當符合以下規定:
(一)可回收物應當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二)有害垃圾應當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易腐垃圾應當先濾去水分,再投放至易腐垃圾收集容器;
(四)其它垃圾應當投放至其它垃圾收集容器;
禁止將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等混入生活垃圾。
第四章 分類收集、運輸與處置
第十八條【分類收運】生活垃圾應當分類收集、運輸,禁止將已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運輸。
收集、運輸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運輸:
(一)對可回收物實行預約或者定期收集、運輸,由生活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與收集、運輸單位協商確定收運時間;
(二)對有害垃圾實行預約或者定期收集、運輸,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三)對易腐垃圾和其它垃圾實行每日定時收集、運輸,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十九條【收運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行業規范、操作規程進行收運,確定收集、運輸作業時間,考慮避免噪聲擾民、避開城市交通高峰期等因素。
第二十條【未達標拒收制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發現生活垃圾投放不符合分類規定的,可以要求投放人按照規定進行分揀,對仍不分揀的可報告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處理。
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發現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規定的,可以要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按照規定進行分揀,對仍不分揀的生活垃圾可拒絕接收。
生活垃圾處置單位發現交付的生活垃圾不符合分類規定的,可以要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進行分揀,對仍不分揀的生活垃圾可拒絕接收,并報告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處理。
第二十一條【分類處置方式】生活垃圾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分類處置:
(一)可回收物應當由依法設立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行再生處理;
(二)有害垃圾應當由具有相應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三)易腐垃圾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就地就近生化處置或者交由符合規定的單位集中處置;
(四)其他垃圾應當由符合規定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單位進行處置。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逐步取消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填埋的處置方式,但因應急情況處置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處置規范、自行處置、環保責任險】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處置生活垃圾。
實行自行就地處置的,應當符合污染環境防治相關技術標準,處置方案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備案。
鼓勵生活垃圾處置單位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