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眾多跨界者近年來強勢進入危廢處置市場,但危廢行業到底是紅海還是藍海?“對危廢行業來說,紅海與藍海皆存在。一方面是整個危廢市場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行業風險也非常大,”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員、中環協會工業固廢與危廢處理專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琪提醒:這個行業很有可能存在虛火。
危廢行業發展路徑
王琪首先追溯了危廢行業的興起。在他看來,高法和高檢聯合制定并于2016年修訂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危廢行業市場擴張的關鍵時間節點。司法解釋明確指出: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既可能因構成“污染環境罪”而入罪獲刑。再加上2015年末、2016年初,江蘇省相繼曝光了“靖江毒地”、“常州毒地”等環境污染事件。環境高壓政策之下,突然出現了大量廢物沒有去處的情況。危險廢物又必須要送到有危廢處置資質的機構處理,這就出現非常大的市場空間,處置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
危廢處置行業面臨的三大風險
“市場是由于這種情況造成的,很大可能有虛火在里面。”王琪進一步解釋了危廢處置行業面臨的三大風險。
首先是政策風險。他特別提醒,我國目前針對危險廢物管理的技術標準和法規尚不健全。2018年8月生態環境部才增設了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人員、精力都有限。這也造成地方管理缺乏法規指導,各地管理尺度差異較大,衍生出一些灰色地帶,以及造成危險廢物跨省運輸非常困難等情況。總體而言,政策上管理不健全造成的行業風險極大。
其次是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兩高”司法解釋出臺后,“企業被迫據實上報,導致2016年我國統計的危廢產生量猛增”,王琪說。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鑒》,與2015年相比,2016年我國危廢產生量增加1371萬噸至5347萬噸,同比增34%。
王琪指出:“但即使如此,到現在仍然沒有人確切知道我國每年到底產生多少危廢。危險廢物并不是一種物質類型,包含的物質非常復雜,到現在為止我們也不知道每年5千多萬噸危廢到底是什么。底數、種類不明,就導致危廢處置單位在建廠時摸不清市場,設計院也不知道要處理什么;投入運營時,用戶也不完全清楚自己的需求。”
其三,危廢處置行業技術力量薄弱所帶來的風險,也是投資界沒有意識到的。在王琪看來,“由于危廢行業發展太快,企業如果大量投入培養技術和管理人員,當人才成熟后馬上就有其他企業以較高的收入將人才挖走,這就導致沒有人愿意培養行業人才。此外,相比搞證券、IT,危險廢物行業的收入和工作環境對技術人才的吸引能力弱一些,”王琪介紹,到目前為止,危險廢物行業甚至是整個固體廢物處置行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技術體系,人才也極為缺乏。
未來發展趨勢
王琪認為,目前我國針對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存在很大的缺陷,處置方式主要就是焚燒和填埋,并不包括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在他看來,固體廢物就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所謂的資源化本質上就是循環,包括社會循環(也就是所謂的綜合利用)和生態循環,針對固體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應該是促進這些循環。
據王琪介紹,2016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0.92億噸,危險廢物產生量為5347萬噸,這還不包括農村固體廢物產生量。據估計,我國農作物秸稈產生量為10.40億噸,禽畜糞便產生量為38億噸。我國固體廢物堆存量已超過600億噸,其中煤矸石45億噸、金屬礦廢石438億噸、尾礦146億噸。這些固體廢物極大挑戰著環境承載力。
在我國,固體廢物進了填埋場之后便是與外界隔離的。他提議,可以將填埋場當做資源儲存場。他還以德國地下鹽礦危險廢物處置場為例,該處置場設有樣本庫,樣本庫內一排排架子上擺放著儲存在地下鹽礦內的各種危廢樣品,而這些都可以作為資源以待將來利用。
原標題:【市場觀察】王琪:危廢處置行業面臨三大風險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