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環保壓力只大不小;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環保停工限產政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關“一刀切”的輿論聲音也弱化了不少。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京津冀區域“2+26”城市,從今年10月1日——明年3月31日,對高污染和高耗能的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焦化、鑄造等,取消統一限產比例,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停工限產的時間和范圍。
“一刀切”式停工限產退出,權力下放到地方層面。緊跟著,包括山西臨汾、河北邯鄲及長三角區域等各個地方陸續下發采暖季的限產政策。
《長三角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進重污染城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去年PM2.5濃度超過7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將針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在今年11月——明年2日差別化錯峰生產。
國家層面釋放的信號,被許多人錯誤理解為:取消統一限產比例,是對環保的放松。事實顯然并非如此,現階段額污染防治工作,對地方政府形成了強大的約束。即便國家層面取消了“一刀切”限產,但地方是否真的會取消限產,或降低限產的比例,還要看地方頭頂的壓力大小。
有知情人士透露,國家和地方的限產政策,對于生產端的影響,比市場預期的要低上不少。究其原因,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必然會根據市場價格和盈利情況作出選擇。去年以來,去產能的推動促使限產收緊,但上游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基本平穩,只能說明有些企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偷加碼生產。
還有企業代表表示,所在的地方的確已經出臺了相關的停產和錯峰限產舉措,但現在“天幫忙”,沒有出現重污染情況,所以企業也沒有收到明確的限產停工方案,生產照常運營,對業績的影響不大。
根據預測,今年秋冬季的污染擴散條件不甚樂觀,如風速較小,氣溫高等,加上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集中程度較高,所以即便是“雙降3%”的目標,也并不容易達成。鑒于上述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后一段時期,環保監管繼續加強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今年的停工限產政策雖然沒有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采取的是差別化錯峰限產,因地制宜停工的手段,但環保收嚴的趨勢是收嚴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對“環保放松”抱有想法的,怕是會徹底失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