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作為環境監測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環保企業,聚光科技應邀出席了2018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展會期間,聚光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子公司的總經理趙紅女士接受中國環保在線專訪,就公司產品、技術及未來發展做了詳盡詮釋。

圖為聚光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子公司的總經理趙紅女士接受中國環保在線專訪
中國環保在線:很高興您能夠接受我們的采訪,可否跟我們的觀眾朋友說一下,咱們公司現在的發展情況?
趙紅:好的。我大致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是2002成立,2011上市。目前我們是在環境監測領域、工業領域、治理領域、污水處理、工業高廢水處理等領域都有業務。我們現在有20多家子公司,像東江環保、三峽環保、江蘇中科光電、在如東成立了南通子公司(以外資的形式注冊),這些對我們公司在環境領域的業務拓展起到了很大的帶頭作用。目前我們公司的研發投入和研發的技術人數在這個行業內的占比是排名。
我們總公司的人數有五、六千人,我們服務的人員(環境在線人員)有300多人,所以我們無論在技術研發力量還是在服務力量還是在產品的研發,我們都起到了行業內的,也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中國環保在線:就我了解,您熟悉的領域是環境監測領域,這個領域有什么核心的技術或者產品、案例和我們大家分享下嗎?
趙紅:好的。在環境監測領域,我們公司是從2006年開始逐漸進入環境監測領域,現在我們公司的整體市場容量、占比容量是排名。我們在環境監測領域從事水、氣監測行業,提供第三方服務。在水的方面,根據新的環保趨勢,我們有水環境監測、工業廢水監測等;在氣的方面,我們有大氣環境監測、廢氣監測等。
廢氣監測里面現在比較創新的是VOC的監測,因為VOC監測是行業內的難點,無論是從VOC的成因來說,還是VOC的在線監測手段來說,目前的監測技術也是一大難題,結合江蘇市場的特點,我們做了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個大單3.108億,這個項目覆蓋了大氣環境的監測、廢氣排口的VOC監測、水環境的監測,還有信息平臺的一個綜合業務,也成了江蘇省乃至全國在園區行業的一個標桿。目前,總的投資建設已初步完成驗收,這個項目是在我們行業內單體業務是大的一個環保業務。
目前又在江蘇省大環境下提出了大氣網格化,大氣網格化覆蓋兩方面,一個是技術的網格化,一個是管理的網格化(行政管理的網格化)。在技術手段上我們有常規氣站、改良的微型站、針對揚塵的顆粒物監測站、針對VOC臭氧的化學分析監測網絡、VOC整體監測網絡。
針對園區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創新方案,就是走航+固定監測的一個思路,目前正在江蘇、蘇州的各個園區,還有南京的園區在做走航的試點,而且反應效果很不錯。在水的方面,我們在江陰做了一個“環保管家”,它的主要目標就是使污水處理廠環保達標排放,業務初步驗收,后是要逐步推廣覆蓋到整個江陰市,為政府的管理決策提供保障。
中國環保在線:您剛才說到了“環保管家”,“環保管家”對咱們公司有什么更好的詮釋嗎?我相信,也有很多觀眾朋友對“環保管家”不是很了解,您可以給我們觀眾朋友介紹下嗎?
趙紅:次聽到“環保管家”的概念是在如東項目上(如東的管理會,就是園區會)討論的時候提出“環保管家”,當時對“環保管家”服務的認知沒有那么強,后在業務的逐步溝通和管理的過程中,就是在2016年年底提出來到現在2018年這2年時間,“環保管家”這個概念已經人人皆知。
為什么會發展的那么快,大家也接受的那么快,我覺得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營銷的理念有所轉變,以前我們站的角度是從自身的或單一的一個設備商或者是一個服務商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現在我們要站在一個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業管理的角度考慮問題,然后我們就變成了一個綜合的服務商,也就是跟我們公司提出的戰略發展“測、管、治”是相吻合的。
以前,我們做單一的“測”,現在實現了部門的“管”,那“管”其實才走了步,那第二步怎么管,其實是要形成一個閉環的管理,不但是要為政府部門提供數據,還是要提供真實的數據、可靠的數據,這些數據后還要經過分析,幫助管理部門怎么去運用、怎么去決策,決策了以后還要反過來幫助企業,幫助排污企業,幫助政府部門去達標管理,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提供綜合可靠的解決方案。
中國環保在線:您剛才也說了“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以及“凈土保衛戰”,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我們公司有什么機遇和挑戰呢?
趙紅:通過這次的環保展,其實我們也看到了在各個分會場設置的論壇。跟往年的不同,我個人的感受是(今天也參加了開幕式),感受的不同是說,以前的還是在形式上或者還沒有落在一個很實質的問題上,就是說真正的管理,大氣污染防治也好,水環境的管理也好,沒有落實在一個很尖銳的層面上來,就是責任沒有到人,沒有到部門,而現在的管理部門所有的都要看到后的成效,開始追源,就是溯源,結果為導向,并不是說我做了多少的政績,而是我做的成效在哪。
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的在線監測就相當于我們醫院的體檢一樣,我們檢查出來的這些問題,如果沒有一套支撐決策的機制或者我們沒有這樣的技術力量,那在大環境下我們很難長足地發展,所以我們兼并了一些治理公司,我們也做了全套的(就像現在的購買)服務,還有PPP項目。
在這項目里體現了更長久的挑戰,它不像賣設備,賣完以后,我們一次性付款,這個項目就結束了,它可能要分5年、8年,在這5年和8年之中就是對一個公司的考核、挑戰,不但是對市場的挑戰,更大的是對財務指標的一個挑戰,對應收賬款、現金流的一個挑戰。
,市場的機會肯定是存在的;
第二,人才的機會也是存在的;
第三,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什么,就是說我們有沒有一個很好的服務理念,然后能成熟的服務于政府和企業,能不能為我們的客戶群真正的解決他們所關心環保服務的閉環和末端結果的導向。
中國環保在線:感謝趙總經理的分享,同時也預祝咱們公司在本次展會上取得圓滿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