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今年下半年以來,因國內外多重因素疊加,部分光伏企業經營受到較大影響,資本市場反映比較強烈。隨著很多光伏上市企業股價大幅下跌,社會上開始出現一些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前景的議論。其中大部分是普遍群眾希望了解中國光伏產業真實情況,但也有少部分人企圖混淆視聽,往中國光伏行業身上“潑臟水”。
占據70%以上市場份額的中國光伏,到底是我們寄托希望的“戰略新興產業”,還是有人嘴中的“靠補貼支持的偽高科技”,我們用事實說話。
一、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能源變革是大勢所趨
我們當前迎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核心就是能源互聯網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引起的人類生產生活、社會經濟的重大變革。隨著化石能源不可持續性日益暴露,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已是大勢所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國家均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并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目標。據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統計,2016年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標的國家數據已達176個。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增加167GW,約增長8.3%,達到2179GW。
隨著光伏發電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度電成本快速下降,光伏發電已成為當下能源變革的重要力量。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超過102GW,遠超其他電力,占全部新增電源裝機的37.7%,大于化石燃料和核能的總和,是風電裝機的兩倍之多。根據能源署(IEA)近日發布的《可再生能源2018》,未來5年,光伏總裝機將新增近600GW,超過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的總和。根據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數據,2017年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LCOE)自2010年以來下降了73%,墨西哥甚至有項目已報出1.77美分/ 度的低價。IRENA預測到2020年光伏發電成本將再降一半,并可再生能源電價下降到一個能與傳統電力競爭的水平。
二、中國光伏企業光伏大發展
中國是公認的世界光伏產業,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阿德南·阿明就曾贊譽中國“太陽能新增裝機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在這方面正”。
在競爭上,早在2010年,中國光伏就遭到美歐雙重貿易打壓。但中國光伏行業在斗爭中越做越強,市場占率從2010年的40%上升到2017年的近70%。在麥肯錫對中美產業優勢對比報告中,光伏是中國產業中一個全面美國的產業,評為滿分。因此國務院于2013年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才將光伏產業定位為“我國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產業規模上,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截至2017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多晶硅連續7年產量,組件連續11年產量。2017年,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分別占據的54.8%、87.2%、69%與71.1%。
在企業發展上,我國光伏制造企業位居前列。2017年中國大陸進入產量前10的光伏制造企業數量為:多晶硅6家、硅片10家、電池片8家、組件8家,且產量位居世界的企業均在中國。
在技術研發上,我國的產業化技術水平始終,多家行業企業均同光伏領域的世界高校和研究院所,如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澳洲國立大學等開展合作研發。自2014年至2017年,天合光能、晶科、隆基等企業研發的太陽能電池已連續9次刷新世界紀錄。截止2017年底,我國單、多晶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1.3%和19.2%。
在應用市場方面,我國開展的光伏發電領跑基地中新產品應用風潮。從第三批領跑基地申報情況看,組件轉換效率已全面超過單/多晶硅組件入門門檻17.8%/17%,多主柵、半片、雙面、疊瓦等先進組件技術以及跟蹤系統等先進系統技術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同時,項目的實施,還探索出“光伏+農業”、“光伏+漁業”、“光伏+煤礦沉陷區治理”、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多種光伏+新業態,實現了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效應。
基于我國光伏產學研的整體化優勢,光伏系統價格和組件價格十年來降低90%,形成對國外公司的全面之勢。正因如此,中國光伏才能與神舟飛船、國產大飛機、高鐵等行業一起登上“十九大”郵票紀念封,成為中國新時代的名片。
三、中國光伏對我國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明顯
在節能減排效益上:中國作為大的光伏市場,為應對氣候變化,為我們的藍天保衛戰做出了巨大貢獻。截止2017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發電量達到2614億千瓦時,累計節約標煤8181.8萬噸,累計減少碳排放量2.1億噸,相當于種植了4.8億棵樹。
在經濟效益上:2017年光伏行業拉動下游電站相關投資約4091億元,上繳各種稅費約1708億元,累計出口創匯1300億美元,累計發電量已達2614億千瓦時,共產生電費收入2091億元(按平均0.8元/度)。光伏相關企業數量超過2000家,拉動就業超過200萬人。
在社會效益上:一是助力振興鄉村戰略。截止2017年底,我國戶用光伏安裝量已突破50萬戶。按平均每戶安裝10千瓦算,每戶農民每年增收近7000-8000元。據統計,2013-2015年光伏為154.5萬無電人口通電,每3460元獨立光伏的投資即可解決一人用電,是投資電網的25.8%。二是實現扶貧。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25個省、940個縣開展了光伏扶貧項目建設,建成總規模1011萬千瓦、幫扶約3萬個貧困村164.6萬戶貧困戶。
因此,正是由于中國光伏這些偉大成就,國家才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解決光伏發展面臨的包括消納、非技術成本過高等問題,支持光伏行業的更好發展。
四、中國光伏行業用發展的方式解決問題
中國光伏發展至今,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同其他工業產業一樣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產能結構性失衡,一些企業經營不善破產重組。但這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表現,產能大于需求——供大于求才會使價格不斷下降,多家企業投資光伏,才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會有了優勝劣汰。一些企業甚至破產重組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發揮作用的客觀表現,這些都不足為怪。我們應牢記十九大報告核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市場作為主體,讓人民作為主體,讓客戶作為主體,而不是過多干預。
光伏行業是民營企業占比較高的行業,和其他民營經濟一樣,在政策執行中的遇到了不少“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也引發了一些企業家的焦慮。“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日前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重大方針,一番話力撥千斤。
中國光伏行業既是我國制造業的代表性行業,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縮影。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就要毫不動搖地支持像中國光伏產業這樣的民營經濟發展。呵護民營企業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需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實際問題,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中國光伏企業家會堅定發展信心,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業,苦練內功,提高創新能力,做出更多產品,發展更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