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為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貴州將結合城鎮建設現狀、發展需求和排水分區,合理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貴州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明確提出,未來三年內,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將實現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設市城市超過90%,市級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旨在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減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
具體詳情如下: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為進一步加快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減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依據《貴州省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貴州省“十三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和相關工作要求,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尊重并順應城鎮發展規律,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以城帶鎮、城鎮打捆、整縣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在污水處理領域全面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推進廠網建設一體、建設運營一體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建設運營方式,促進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從2018年起,用三年時間,以解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補短板、提質量、增效率,因地制宜進一步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提高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和處理效率。到2020年底,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設市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374.5萬立方米/日,生活污水處理率設市城市達95%(市級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達85%、建制鎮達50%;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市級城市達90%、其他設市城市達75%,縣城力爭達60%。
(二)年度目標。
2018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8.2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9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120噸/日;設市城市啟動污水處理監測站籌建工作;建設153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245公里。
2019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6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10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160噸/日;貴陽市、遵義市建成污水處理監測站;建設176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355公里。
2020年,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5萬立方米/日,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900公里,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250噸/日;設市城市全部建成污水處理監測站;建設132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配套管網270公里。
三、重點任務
(一)因地制宜,加快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結合城鎮建設現狀、發展需求和排水分區,合理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堅持科學、經濟和有利于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就分散”布局污水處理設施。選用成熟、可靠的污水處理工藝,不盲目追求新工藝、新技術。用三年時間,全省設市城市、縣城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5.7萬立方米/日,建設461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
(二)廠網協調,大力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開展城鎮污水收集管網普查,摸清管網建設現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或污水設施專項規劃,編制污水管網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完善收集管網系統。重點針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進水水量、水質低于設計標準的情況,對污水處理設施服務區域內的收集管道查漏補缺,加快背街小巷收集支管的建設改造,加快老舊破損管道的更新改造,加快雨污合流管道的分流改造,加強對雨污管網錯接、亂接的整治改造,多管齊下全面提高污水收集效率。特別是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要盡快實現管網全覆蓋,大幅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對新建城區,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要與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做到雨污分流。通過優化、細化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廠網能力協調配套,污水收集全面。加強新建、改建污水管網建設工程質量管控,提升管網建設質量,嚴厲查處工程建設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用三年時間,全省設市城市、縣城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2800公里,461個建制鎮配套建設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70公里,有條件的建制鎮將污水收集管網向周邊農村延伸。
(三)提標排放,積極開展城鎮污水再生利用。新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對不滿足受納水體生態質量要求的原有污水處理廠,按水體保護要求開展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鼓勵各地積極開展城鎮污水再生利用,結合再生水用途及其水質要求,合理布局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促進節水減排,為城鎮生態景觀、道路清掃、綠化澆灌、工業生產等提供符合相關水質要求的生產和生態用水。
(四)多元協同,積極推進污泥無害化減量化。堅持“泥水并重”,按照“綠色、循環、低碳”要求,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嚴格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穩定標準》等污泥泥質標準,按照“集散結合、適當集中”的原則,加快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能力建設。2018年,全省市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8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運行。在具備垃圾焚燒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等垃圾處理設施的市、縣,鼓勵采用焚燒或水泥窯協同方式處理處置污泥。在具備垃圾綜合處理設施的市、縣,穩步推進建材利用、堆肥等方式處理處置污泥。加強衛生填埋場處理處置污泥管理工作,嚴格控制進入填埋場的污泥泥質標準,嚴格執行填埋作業技術規程。因地制宜多元化處理處置污泥,逐步降低填埋處置所占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