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過去十余年,我國風電產業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而蓬勃發展,2018年以來,海上風電一枝獨秀,取得突破性進步。業內一致認為,雖然我國已經具備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基礎,但需要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對接,真正將海上風電的主動權收回我們自己手中。
按照我國的資源稟賦,海上風電并不是佳選擇,甚至可以說是所有資源選擇中的末尾。所以長久以來,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緩慢,相較于光伏發電、陸上風電、儲能等能源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不小的距離。
然而進入2018年之后,一直“爹不疼娘不愛的”海上風電忽然就成了新寵兒,被能源市場看好,大有乘勢崛起,趕超其他清潔能源的勢頭。原因很清楚,陸上其他能源如光伏、陸上風電及石油等產能過剩,遭遇發展寒流。
所以在陸上風電新增裝機量下滑的趨勢下,海上風電卻節節突破。據國家統計數據,2017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共319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16萬千瓦,同比增長96.61%;累計裝機達到279萬千瓦。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其他能源產能過剩的基本形勢下,發展海上風電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海上風電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資源、單機容量大、機組發電量高及適合大規模開發等,優勢十分明顯,而且隨著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我國已經具備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基本條件。
大經濟體量、強技術先導性及緊密產業關聯度,是海上風電的特點。如果能夠以海上風電為基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前沿性及創新性的技術突破,醞釀培育出新的具備核心優勢的產業,將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及國民經濟增長提供巨大的驅動力。
根據國家風電“十三五”規劃,2020年末我國海上風電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據中國環保在線分析,這樣一組數據是相對科學合理的,500萬千瓦的并網容量可支撐起成熟的市場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當然,需要認清的現實是,盡管我國在海上風電領域有了初步起色,但真正核心前沿的技術仍舊被國外企業牢牢掌控。真正長遠的發展之道,必須打破規模導向和跑馬圈地的固有思維,實現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將發展主動權把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還有部分專業學者指出,盡管我國海上風電已經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但也存在不少短板,譬如起步晚、經驗欠缺,認識不足;可選機型較少,且僅有的部分可選機型也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海上風電運維技術及專業人才的匱乏等,因此需要謹慎再謹慎。
“海上風電會逐漸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主體,未來在大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的同時,一定要做好電網送出和市場消納的統一規劃,同時建議業界持續關注多端柔性直流網絡、風電制氫、利用風電淡化海水、電儲能等新技術。”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規劃處處長蘇辛一說道。
后,我們預測,在“十三五”時期,中國海上風電的戰略機遇期即將到來。而海上風電也將國家既定的方向推進,并在“十四五”時期真正實現平價上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