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的小抽屜里,一定放著一到兩部舊手機,不再使用,卻不舍拋棄。電子產品頻繁換代,電子廢棄物的數量也以驚人的數量在增長。有資料顯示,電子廢棄物中,主要含有6種有害物質:鉛、鎘、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
如果將廢舊電子產品作為一般垃圾丟棄到荒野或垃圾堆,其所含的鉛等重金屬就會污染土壤和水質,經植物、動物及人的食物鏈循環,終可能導致中毒事件的發生;如果對之進行焚燒,又會釋放出二惡英等大量有害氣體,威脅人類的健康。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也理應是一個電子產品回收大國。
顯然,后者是有待實現的目標,我們的商業精英們,有在探索的嗎?
01
回收困局
傳統的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正困坐愁城。
一方面,電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開花。高額利潤下,由回收小販、中間商、倒賣大戶、加工作坊等不斷壯大,基本壟斷了廢舊電器回收網,甚至形成了數十億元規模的黑色經濟。
另一方面,具有資質的正規企業卻“吃不飽”。2004年以來,我國開始在一些省市開展試點,建立了一批正規電子垃圾回收處置企業,這些“正規軍”企業被列入“電子廢棄物收集處置名錄”。然而,運營多年以來,這些企業在市場上并不吃香,眾多處理生產線長期閑置,“游擊隊”仍是電子垃圾收集處理產業的主力。
從經濟學角度看,正規企業回收處理電子垃圾成本高昂,很難競爭過用簡單粗放方式提煉的地下加工廠。據行業人士初步估算,拆解一臺電視機,企業可獲得約130元至140元收入;而扣除收購、拆解費用和增值稅,總成本也將近140元,企業利潤幾乎為零。
沒利潤,看起來很美的回收行業,走進了死胡同。
所以,傳統的回收行業人士,開始抱怨國家拆解補貼過低、補貼發放遲緩、補貼基金征收困難……
02
“愛回收”們的探索
不過,這樣的境況正在起變化。
目前,一些二手電子回收的網絡平臺,正在加速閑置電子產品的變現速度,讓舊手機快速變成錢。而在數據安全方面的用戶體驗,也有了極大的提升。回收平臺已經成為眾多分散的第三方一個重要貨源,推動二手電子產品回收常態化,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在促進傳統的回收行業轉型升級。
在經過數年的發展以后,中國也有幾家專注于電子產品回收的公司,在慢慢壯大。
愛回收是一個很大的電子產品回收及環保處理平臺,是一家“互聯網+環保”類型的公司,主要業務涵蓋電子產品回收與環保處理、手機維修、二手優品的鑒定與售賣。
6月20日,愛回收宣布在全國推出自動回收機,在居民區、商場、超市、學校、便利店等人流密集的場所投放,用新零售的方式變革二手電子產品回收行業,今年預計覆蓋1萬個網點,同時,愛回收宣布推出二手電子產品代拍平臺“拍機堂”,高調進軍市場。
回收寶,目前已和子品牌“換機俠”、“可樂優品”、“拿趣用”、投資品牌“閃修俠”形成產業聯動,構建了“收機”、“租機”、“賣機”、“修機”為一體的業務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MWC上,回收寶的自動回收機也正式亮相,在一臺類似銀行ATM機的自動回收機上,消費者可以完成檢測、評估、回收、支付等環節。
筆者認為,電子產品回收雖然并不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但是由于制度并不完善,在公眾當中的普及度也不是很高,因此現在也只能說是依然在路上,離形成完整的體系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近兩年,很多互聯網巨頭也將視線瞄準了電子產品回收這塊大“蛋糕”。騰訊和京東都陸續有了自己旗下的電子產品回收平臺,這個以往并不起眼的回收產業,似乎也正在成為可以掘金的大生意。
電子產品回收,終將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