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三元電池、高鎳化探索,或者純碳負極材料研發,技術永不止步;寧德時代與寶馬合作,復星投資捷威動力,比亞迪與長安汽車強強聯手,大時代的競爭硝煙彌漫。作為一個價值的標的,動力電池領域正在經歷一場激烈的攻防戰。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全產業鏈構建的過程中,“心臟”的地位至關重要。從源頭材料,到設計制造,再到整車應用,動力電池被視作新一輪搶高地的焦點。
這也無可厚非,新能源汽車賽場的爭奪愈演愈烈,真正到了比拼綜合實力,比拼核心技術實力的時候了,動力電池無疑具標的價值。
據新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前5個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接近13GWH,同比增長幅度更是超過了240%。各行各業的入局者,相關的不太相關的硬資本,紛紛涌入了動力電池行業。
續航,依舊是動力電池領域引人矚目的屬性,同時更是目前技術攻克的重點和難點。就連補貼新政,也明顯偏向于續航里程更高的動力電池。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型動力電池企業,例如寧德時代、孚能科技、比亞迪等都基本完成了產品升級換代。
逐步的,其他一些涉足動力電池的企業也將有望從電池能量密度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其他服務等方面迎頭趕上。依照2018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均同比上漲120%以上的態勢來看,這股屬于動力電池的熱潮短期內并不會停止。
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充電時長帶來的“里程焦慮”仍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速度快也有很多限制性因素。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業界預計動力電池主攻的方向基本鎖定了高密度高能量,例如被熱議的三元鋰電池,再例如已經試產的純碳負極材料電池。
順著提升續航里程這條主干線,動力電池研發的方向比較明朗。再加上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導向性清晰,高鎳化不出意外會是一個拐點,與普通的150WH/kg磷酸鐵鋰電池相比,160以上,甚至突破300WH/kg的新一代產品更加令人期待。
這也是源于三元電池中鈷材料的漲幅居高不下,而轉向高鎳三元材料的重要選擇。至于未來,是否能發現新的大規模鈷礦產資源,或者將“降低鈷占比”變成“同性能無鈷添加”還有待觀望。
與此同時,純碳負極材料的發現指向了另一個問題——充電時間,新材料制作的鋰電池理論上僅需15分鐘則能完成充電。一旦能夠大規模制造和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中,將掃除新能源汽車發展中重要的障礙之一。
時間和資本,大約是動力電池研發和突破需要的兩樣東西。而對于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來說,有足夠的經驗,強大的團隊,科學有序的管理和超前的創新意識,一切皆有可能。
如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跨入優勝劣汰加速進行時之際,動力電池市場也不免迎來了大混戰。人們都在猜測,誰將終成為這個領域無可撼動的巨鱷。7年時間,從“0”攀登到了“1300億”估值的寧德時代就是典型的“勝者為王”。
日前,寧德時代還與寶馬汽車達成了310億人民幣的合作協議。寶馬將從寧德時代采購鋰離子電池,部分還會出自于寧德時代德國工廠。除了在德國建廠,寧德時代還透露,立足整個歐洲投資版圖,匈牙利和波蘭等可能會是下一站。
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寧德時代自然不會是一個,復星剛剛宣布,通過旗下復星高科及基金投資捷威動力,協助其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后者在三元電池研發和制造上獲得復星青睞,緊接著就會是產能和綜合實力提升的快速發展期。
再者,長安汽車與比亞迪不久前也有了新合作——聯合設立動力電池合資企業,落戶重慶兩江新區。據了解,合資公司主要就是聚焦動力電池相關業務,分階段實現10GWh產能規劃,并且構建起匹配的產業化平臺。且,長安汽車同步入股比亞迪電池業務。
變革,一觸即發,卻也需要長久醞釀。作為新能源汽車板塊核心的組件部分,動力電池受到的關注度只會越來越高。充電技術突圍的賽跑也好,換電技術的橫插一腳也罷,終歸都是在新能源汽車盛景下,一次次沖擊現存瓶頸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