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涉及環保領域的央企,都有哪些領導人變更?
央企領導人大變動 涉及環保行業的都是誰?
日前,國資委公開了22家央企,約48位領導人員職務變動訊息,包括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等。
那么,哪些與環保有關呢?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中廣核這家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企業,立足以核電為主的戰略定位,有著非凡的貢獻力。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中廣核與中核兩大巨頭聯手打造的“華龍一號”,目前已經穩定走進了“三代”,成為我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
另外,2017年底,中廣核旗下中廣核技與清華大學聯合宣布的高能電子束輻照處理污水技術同樣驚艷四座。該技術是攻克工業廢水處理難題新一代技術的重大突破口,商用推廣近在咫尺。
近來,首臺實現并網發電的EPR三代核電機組也為中廣核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據了解,臺山核電站這個中法兩國在能源領域大的合作項目,將為核電項目的“走出去”起到示范和支撐作用。
而且,中廣核的業務布局正在不斷向海外延伸。不久前,英國《衛報》才刊文稱,中廣核有意購買英國8座電站的主要股份,涉及金額有可能達到數十億英鎊。毫無疑問,在核電領域的發展,中廣核占據各方面優勢,前進之姿勢不可擋。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現階段一家主業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專注于打造節能環保“全產業鏈”,為國內外市場提供集成技術和服務,擁有國內大規模的城市固體廢棄物、農林生物質轉化能力。
央企,在示范和帶頭作用上往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環保公益性質的更是如此。中國節能就一直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斷提供技術、實踐和經驗,以尖刀姿態帶動更多環保企業“走出去”。
日前,中國節能下屬公司承擔的“中國生物質能供熱戰略研究”項目順利完成。該項目由亞洲開發銀行和國家能源局共同支持,為我國生物質能供熱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提供了更多支持和先進研究成果。
對于熱點中的熱點,重點中的重點——雄安新區,中國節能牽頭設計和施工的能源供應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已經交付運行,并且創新提出了“能源供應+環境治理”的綜合解決方案,具有不可忽視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據國資黨任字〔2018〕10號文件,蘭春杰同志退休卸任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職務。
中國能建,我國特大型能源建設集團,涉足產業包含境內外電力和水利、航道、機場、鐵路、工程從規劃到安裝運營和管理,以及設備制造、境內外項目投融資等等。數據顯示,中國能建承擔了我國90%以上的電力勘測、設計、科研和行業標準制定任務。
同時,中國能建是當今世界建筑施工高水平——三峽工程的承建者,被譽為“世界水電建設品牌”。日前,中國能建2016年度財務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公示,資產總額超過3000億,當年營業總收入逾2200億,凈利潤72億多。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據國資任字〔2018〕28號文件,孫漢虹被聘任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聘期二年。
1985年,在國家對汽車行業管理的需求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汽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業務包括汽車產品安全、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管理,先后成立了包括汽車排放實驗室、燃氣汽車檢測試驗室在內的十多個試驗室。
在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口上,中汽中心推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碳排放評價方案》,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而在2018第四屆中國汽車安全日活動期間,《C-NCAP管理規則(2018年版)》也正是出爐,被評為“難度直逼歐洲”的安全測試。
相關負責人也坦誠,對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評價是C-NCAP 2018版新的熱點。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程數據云平臺發布暨中汽中心競品對標分析中心成立儀式”成功召開,意味著,汽車產業在新能源化轉型的過程中將與云網絡、大數據這樣的高科技更無縫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