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當前,重慶農村污水治理的步伐正在加快。業內分析普遍指出,環保督察和專項行動持續加碼、打好“碧水攻堅戰”等背景下,農村污水處理的市場需求將加速釋放,行業發展潛力可期。
根據重慶市招標投標綜合網公開中標數據,2018年5月共計有54個生態環境類項目的中標信息,涉及金額約為7億元。相比4月份增加了3個項目,而投資金額卻減少了0.5億元。據統計,重慶5月份的生態環境類項目主要集中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大約占比70%,是近半年來多的一個月。
“集中約談”促進農村水環境市場大發展
從2017年11月份起,重慶招投網公示的中標信息中生態環境類項目主要分布于兩大領域,分別是農村水環境市場和景觀綠化工程。這兩個領域的項目數量一直占有當月總量的80%以上,但是從今年2月份開始,項目數量逐漸向農村水環境市場靠攏,以至于5月份整個生態環境市場都集中在農村污水項目。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大增的背后,是源于5月中旬重慶市環境監察辦公室對水環境保護工作存在問題的7個區縣(長壽區、江津區、永川區、南川區、梁平區、武隆區、墊江縣)和2家企業(重慶市水務資產公司、重慶市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進行集中約談。據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公開數據,臨江河、龍溪河和大溪河領域的水質情況不容樂觀。
為典型的則是臨江河,其干支流均呈重度污染,28個監測點位中20個為劣V類,占71.4%。針對該現象,永川區委托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編制了《臨江河流域深度整治實施方案》,計劃采取PPP模式開展臨江河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并經市發改委批復同意。該PPP項目已于5月4日公布了中標情況,項目名稱是《永川區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擬中標人是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重慶環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工程治理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合的聯合體。
“集中約談”不僅加快了《永川區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的落地,而且還刺激產生了大溪河、大寧河等流域的綜合整治項目。比如5月份水環境市場重點項目——大溪河領域鄉鎮二三級污水管網建設項目,該項目共涉及9個子項目,總投資約為4000萬元。
農村水環境復雜性導致項目特點多樣化
據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王靖淇觀點,當前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鄉村振興戰略意見的相應出臺,村鎮污水項目打捆到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綜合類的PPP項目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比如上文中談到的《永川區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把五個子項目集中打捆,統一采用BOT的模式來解決臨江河流域綜合整治的問題。雖然BOT模式對社會資本方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需要社會資本方具備從設計到運營的整體統籌能力,但是這種從設計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的模式,不僅調動了社會資本方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向社會資本方放出了對項目整體把控和因地制宜決策的權限,有效緩解了農水項目因分散、情況較為復雜等造成的實施困境。
但是并非所有情況都適合集中打捆的PPP運作方式,不管是PPP政策趨嚴的背景還是農村水處理項目的復雜性,亦或是地方財政支付能力不足等問題,重慶水環境市場大多數項目還是以分散型的小項目為主。比如長壽區的長壽湖鎮、云集鎮、洪湖鎮的污水管網整改工程,分別由當地鄉鎮政府單獨進行招標,以便效果把控和責任追究。
據重慶市環境保護投資公司透露,截止2018年4月公司已累計接手區縣移交的鄉鎮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971座,其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339座,未運行的55座。可見運營效率低和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的情形在重慶農村水環境市場也普遍存在,也說明了農村水處理項目合作的鄉鎮政府層級較低,以及合作內容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如果再考慮到部分地區財政支付能力的不確定性,和村鎮人口規模及變動均對污水產生量有較大影響,以及對社會資本的綜合運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農村水處理項目采用合適的建設模式尤為重要。
“從廠到網”轉變的趨勢較為明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曾在2018水業戰略論壇上提出,未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廠到網”(建設重心由水廠轉向管網),開始抓污水收集系統的提質增效。而且伴隨著對城市排水管網的重視,市場對污水管網探測、監測、檢測、診斷的需求大大增加,污水管網非開挖修復市場也將爆發。之所以提出這個觀點,是因為以前“重廠輕網”導致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等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推行水岸廠網一體化的治理模式,真正意識到“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
這一點在重慶農村污水處理市場表現明顯,僅5月份的38個農村水處理項目中,就有25個純管網建設項目(不包括綜合項目),占比66%。雖然如此大力度建設污水管網,但是重慶市鄉鎮污水設施配套管網仍是不完善,部分設施老化及工藝嚴重不合理(據重慶市環境保護投資公司相關消息了解),所以未來的重慶農村污水市場還將會有更大的空間釋放。
另外從國家層面來看,根據E20研究院預測分析,截止2017年底農村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比例僅為26%,鄉鎮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比例24%。也就是說,農村污水市場,在后十三五時代,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釋放,預測大概有1200億。
重慶逐步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
從《永川區臨江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等項目的招標公告中不難發現,出水水質大多數都按國家標準中的高要求,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其實這個標準并不適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污染物排放管理。由于農村與城市污水特征不同,我國村鎮污水規模小、面廣、分散、水質水量變化大,而且我國地區差異性顯著,村鎮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需要各個地區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判標準。
在此背景下,重慶市政府網4月底公開消息:市環保局與市聯合發布重慶市《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 50/848-2018)。作為西部地區適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地方標準,DB 50/848-2018彌補了國家標準對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不足,將對加快重慶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進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生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重慶農村水環境市場的容量也將會進一步得到釋放。
原標題:重慶農村水環境監管趨嚴 刺激市場釋放巨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