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來自媒體近日報道稱,自2013年正式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完成前4個年度調水任務,工程運行安全平穩。公開資料顯示,在“服役”期間,東線一期工程調入山東省水量將超過30億立方米,工程效益進一步凸顯。另據環保部監測結果,調水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2018年5月22日9時許,旨在潤蘇北、濟膠東的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累計調入山東省水量達到30億立方米。
經過半個世紀的反復調查論證,這條蜿蜒的供水線自2013年正式通水以來,已完成前4個年度調水任務,工程運行安全平穩。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早通水的一條線路,南水北調東線通過13級泵站從長江逐級提水,把滾滾的長江水由南向北引至蘇北、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其中,東線工程又將分成兩路輸水:一路向北過黃河后到山東德州大屯水庫;另一路與現有引黃濟青輸水渠道相接,實現向山東半島供水。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關鍵問題是水質,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成敗。“確保工程運行平穩、水質穩定達標”是國家對這條干線總長接近1500千米的輸水線路提出的明確要求。事實上,北上南水所到之處,無不將保水質作為首要目標。怎么治污?通過結構調整、污水處理、截污導流、生態修復等項目,建立一體化治污體系,保證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誰曾想到,汩汩清流背后的不易。在江蘇,按照《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14個控制單元治污方案》等,先后啟動兩輪治污工程。推行環保問責、一票否決,沿線僅化工企業累計關停超過759家。為保護水源地,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取水源頭的城市,揚州屬下的江都市政府和相關環保企業攜手為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山東,全面實行“河長制”,通水干渠、河、湖等由各級河長保護監督。“三先三后”(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縱深挺進,在過去5年里,為實現每縣至少一座污水處理廠、一座垃圾處理廠,山東沿線新建污水處理廠百余座,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和倒逼機制,促進了沿線用水方式轉變和用水效率提升。
經監測,沿線流域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調水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山東段供水區范圍涉及山東省13個市、68個縣(市、區)。通水4年來,為該省濟南、青島、煙臺等地區解決了干旱問題。京杭運河山東段航運增加了超過58.7公里,山東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200萬畝,4000萬人從中受惠。據可研報告測算,東線一期工程多年平均供水效益達百億元。
水資源變愈發豐盈的同時,水生態系統也悄然發生著改變。在近5年的“服役”中,南水北調工程在枯水期向城內河流強滲漏帶補水,完成了補源水源由單一地表水向多水源補給,補水周期由短期階段補源向全年常態補源的巨大轉變。值此背景,供水區超采地下水設施逐漸關停,南水北調水源逐漸替換了超采的地下水資源,從根本上遏制了地下水超采的局面,持續改善著地下水生態環境。
隨著長江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干旱的北方地區,南水北調東線這條“黃金水道”,產生了巨大的效益。目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和轄區多個飲用水取水口多次發現江豚種群活動,印證了長江干線揚州段良好的生態現狀。東線治污持續推進,排污總量大幅下降,一條條河流涅槃重生。昔日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的臭水溝改頭換面成為清澈見底、魚鳥成群的生態廊道。至此,水清了,岸綠了,促進沿線各地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邁向雙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