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人工智能的話題持續升溫。反觀環保事業的發展,展望環保產業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已在各個領域掀起了它的應用熱潮,也逐漸顯現出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突出優勢。
作為互聯網大國,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展現出主動作為、積極作為的姿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下,以跨業務融合為主線,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趨勢下,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掀起了它的應用熱潮,也逐漸顯現出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突出優勢。
打開綠色生活之窗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根據外部溫度和濕度的不同,智能恒溫器可以自動調節室內溫度,為供暖和制冷系統節約了大半能耗;智能灌溉系統為家庭草坪、農業灌溉制定出為合理、科學的方案,大效率地實現灌溉,節約了水資源;針對垃圾分類這一難題,具備自動識別垃圾功能的智能垃圾桶走向市場,將使未來的垃圾分類更加簡便、更加,為垃圾的前端處置提供技術手段。
自動化控制、的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為降低能耗、節約資源、綠色生活開辟了全新的路徑。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革新,人們將在更加簡易的方式中體驗到更為舒適的、環保的生活方式。
繪就綠色智慧的城市藍圖
構建綠色、現代、智慧的城市,是未來城市建設的潮流與趨勢。智慧城市環境治理的智能化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的技術與綠色發展的理念。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細致地刻畫著新型城市的內在運行機制,也在勾勒著綠色城市的外在輪廓。
環保行業可提供智慧環境綜合管理系統的技術開發和服務支持,并在更大尺度上融入智慧城市系統。“水處理+智慧城市”的模式完善了污水處理系統的網絡構建,讓環境治理更加、智能。無人駕駛的新能源動力抑塵車、智能市政園林作業機器人、智能環衛保潔作業機器人、無人駕駛的垃圾分類收集車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為道路的整潔、城市的美觀辛勤“勞作”。
攜手人工智能 縱深拓展環保產業鏈布局
環衛機器人實現了保潔工作的智慧智能化作業,在環衛裝備領域添上了精彩的一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理念也在汽車行業向服務化轉型;動力電池掀起智能化制造潮流;面臨電價下行、風資源條件和建設條件差、成本問題凸顯等一系列行業困擾的問題,綠色化、智能化成為破解行業瓶頸的出路……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疊加人工智能技術,環保產業鏈有望持續延伸拓展。
置身“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行業巨頭公司正逐漸完善自身在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布局,為環保產業的持續爆發創造不竭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在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上表示,“以化、清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能源革命已經初露端倪。”
實現動態性、立體性的大氣監測
在持續升溫的藍天保衛戰中,人工智能技術也在不斷發揮自己的用武之地。陜西、安徽、四川等多個省市區的環保部門借助人工智能的技術,破解了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的難題。
2017年12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痕量氣體大氣化學研究組協同多家單位成功開展了無人機大氣立體監測系統實驗,將低功耗大流量顆粒物采樣技術、多通道真空氣體采樣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結合,填補了大氣環境監測和研究盲區,獲得了大氣環境監測技術上的全新突破。
智能技術在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克服了在污染源采集和分析上的難題,靈活而機動地彌補了傳統監測手段存在的不足,使大氣監測真正做到動態性和立體性。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城市的環境,成為都市中的亮麗風景,環境治理中的智慧助手、經濟發展中的綠色引擎。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