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這也意味著有關藍天保衛戰的相關政策措施還將持續且有力地推進,而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這些是環保產業界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機遇和挑戰。
傅濤:環境產業走向兩山時代 偉大的企業正在環境領域產生
201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第40年,中國水業改革也進入了第20個年頭。十九大后,中國進入到了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有新的經濟形態,新的經濟形態,需要有新的產業支撐。”在2018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創新性的提出了“兩山經濟”理論。他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環境產業正在走向兩山產業時代,需要用改革和創新來構架兩山產業。
以下為傅濤博士的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水業戰略論壇已經走過了16年,與廣大環境人一起攜手,見證了水業改革開放的20年歷程。十九大后,我國進入到了全面開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水業要向哪里走?
在2018水業戰略論壇上,傅濤創新性的提出了兩山經濟理論,他強調,兩山產業時代大幕已經拉起。他圍繞人民、改革、創新三大關鍵詞,詳細介紹了兩山經濟的架構,以及兩山產業的基本特性。
要立足人民來理解產業的大邏輯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在十幾分鐘的閉幕式發言中,84次提到“人民”,“人民”是發言的核心詞,再次強調了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從這一點講,產業的發展也更應該從人民的利益出發。
環境產業本質是什么?環境產業是公共服務的外延,一部分公共服務政府自己不干了,外派給產業,才有了環境產業。因此,環境產業是一個政策驅動性產業。
改革就是一個產業化、市場化的過程。十九大后,E20組織了十九大學習小組,系統學習并形成了學習心得手冊,通過學習與研究我們發現,中國的環境需求,實際上是因政策而動的。以前先治理什么后治理什么,是看哪里的問題突出,就從哪里入手。現在決定先治理什么后治理什么,很大的因素是靠政策驅動的。老百姓關心什么,政府就先做什么。治理什么能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增強,就先做什么。
環境政策的驅動要素在發生變化,以前可能因為缺錢而改革,因為追求效果而改革,追求與接軌而改革,現在我們的驅動標準是人民。把人民的需求細化成一個環境治理驅動效果,就是政策。
傅濤認為,環境政策之心是政治,以前研究各個部門的政策,研究國務院的政策,后來發現這些政策都出自黨的政策,而黨的政策都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的,是能滿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求的,這是政治的原點。
在這種背景下,環境產業僅僅在商言商是不夠的,只有理解政治,才能理解環境產業的政策與市場。
以人民為中心是核心的價值追求,政治的本質就在講人民。如何立足人民來理解產業的大邏輯呢?
提到中國人民有四個偉大的精神:創造的精神、團結的精神、奮斗的精神、敢于夢想的精神。這是中國大的財富,也是共產黨四個自信的來源。為什么黨能有領導一切的決心和勇氣?因為黨和人民在一起,有偉大的人民做后盾。
生態環境是普惠的人民利益。如果黨必須時時刻刻和人民站在一起,那么黨就必須時時刻刻把生態環境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對待。
生態環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城市的發展,政府的支付能力,以及企業的增長方式都要發生轉變。環境保護應該走向更加平衡、更加均等、更加充分。之前,環境產業把好干的活都干完了,如污水處理廠BOT、垃圾焚燒等領域已經十分火熱。而現在留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如農村環境、地下水污染等問題還很突出,如果完全靠地方政府,他們的支付能力有限,環境管理要走向更精細化、均衡化的環境服務,必將面臨很多問題。
所以2005年,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理論。E20研究院也一直在研究將綠水青山做成金山銀山的路徑。綠水青山本身就是要賺錢,因此,要盡量少花政府的錢,不花用戶的錢來做好綠水青山的保護。這是兩山論的核心,需要兩山產業的支撐。
傅濤強調,中國進入新時代,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一切改革的主導方向,一切工作的成敗,都將歸于人民的利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與人民站在一起,這是新時代很重要的特征。
傅濤指出,讓政治回歸簡單,無論你是務實的環境企業家,還是一個清高的環境學者,亦或一個專心業務的投資家,都請收起對政治的清高與不屑,讓我們攜手讓政治回歸簡單。關注老百姓的滿足感、幸福感。
環境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深化改革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102次提到改革。201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中國水業改革的20年。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在這個關鍵節點,要向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致敬,向水業改革二十年致敬。傅濤強調,是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持續四十年的增長,是改革成就了環境產業的產生與發展。
1998年,我國個水業領域BOT項目獲批、《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印發,把供水作為市政公用的一部分給了市場。早期改革的動力因素是因為政府缺錢,1994年分稅制,地方政府沒有完全的地方公共服務的支付能力。首創早期能快速發展,也是由于成功上市,對接了資本,帶來了資金。
后來的改革驅動是對效率的追求。在新時代下,我們有更高的追求,對環境服務的平衡與充分的追求,成為目前改革的大動因。我們開始追求公共服務能被人民所感知,能讓人民體會到幸福感、滿足感、安全感。
改革也恰恰體現了共產黨特有的精神力量,這個政黨天生就有革命的特質,一個革命的黨對改革的力度是的,敢于打破一切不合理的規制。傅濤強調,絲毫不要也不能低估,黨在新時代下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
環境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樣在深化改革。現在的市場不是原來的市場,原來企業在供水、垃圾焚燒等領域拼命的競爭,現在外部環境在發生變化,包括政策對PPP的推動,以及的督查力度等,一系列的變化都在推動環境產業的變革。
為什么說要將改革進行到底?因為水務的改革才剛剛開始,變革是水業和環境產業的發展常態。傅濤認為,把控水務改革的方向,必須要講政治。政治定義也主導了環境產業的價值流。我國為什么要先治理大氣,后治理水,因為我國政治的主導因素是老百姓的感知,因此產業必須要回到初心,要深刻理解政治和環境政策,不能按照學術喜好來解讀政治正確時代的政策。進入政治正確的時代,必須處處以政治掛帥,以人民利益掛帥。
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兩山產業時代大幕已經拉起
改革就是通過政策改變原來的利益結構,創新就是按照客戶的需求重新組織供給。
政府主導改革,企業獲得創新的機會。新時代也是企業創新的時代。企業的創新是產業的主旋律,創新分三個層次,從低層次來說,創新的直接驅動是客戶需求。從中觀層次來說,創新要與改革政策方向一致。從更高層次來說,創新的核心導向同樣是政治。在深化改革的時代,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
傅濤認為,環境產業正在走向兩山產業時代。環境產業1.0時代,是環保產業,以“點”的治理服務為核心,以低成本達標為追求,產業的推動力是不斷提高的排放標準,不斷從嚴的環境監管,隨著資本市場的云集,必然導向各種產業的介入,從而出現低價競爭。
進入以“線”的服務為核心的產業2.0時代,產業特點是要回答環境效果、環境質量,不能僅滿足于一個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而是需要讓老百姓感知到天藍水清。大氣、水、土三個十條的發布,真正開啟了產業的2.0時代,稱之為環境產業時代。
后來進入環境產業的3.0時代,即進入了綠色產業時代,產業已經不僅僅是在做末端處理。E20研究院在邯鄲做了一個試點,一個鋼鐵廠的環保不是簡單的需要區分水、氣、聲、渣,而是需要聯動與協同,綠色生產與能源系統、運輸系統、物流系統等密切相關。打破原來的體系,終的表現就是綠色化轉型。
環境產業4.0時代即兩山產業時代。生態文明是一個新的體系,需要一個新的經濟來進行支撐。如果計劃經濟支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支撐了資本主義,那么支撐生態文明的可能就是兩山經濟。
環境行業注定是一個偉大的行業,一個偉大的行業需要偉大的企業。代偉大的企業是以海爾為代表的制造業公司,第二代偉大的企業是以萬科為代表的重資產房地產公司,第三代偉大的企業是以BAT為代表的世界潮流的公司。
傅濤指出,下一代偉大的企業正在環境領域產生,未來世界的、支撐生態文明的產業一定是兩山產業,是環境產業的更高階段。
環境產業是有能力,以快的捷徑達到兩山產業的一個產業形態。因為這個產業具有偉大的基因,偉大的下一代的企業家就在環境產業中,正在成長之中。
說,中華民族是有偉大夢想的民族。“希望環境企業家帶著產業的夢想,一起同行,筑夢環境。”(注:對原文略有刪減)
原標題:傅濤:環境產業走向兩山時代 偉大的企業正在環境領域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