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年來,港口污染愈發得到了重視,從生活污染物到車船污染物,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國提出了“綠色港口”建設,著力推廣清潔能源和生態治理修復,不少港口已經摸索出了有益經驗。
綠色港口建設標準提升 深入探索有益經驗
交通運輸部已經正式出臺《深入推進綠色港口建設行動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見稿),以期擴大試點成果。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方案提高了建設要求,明確了節能降碳以外的,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進港口生態修復等標準。
方案還提出了一系列定量要求和量化指標,例如:在港作機械和車船使用清潔能源比例不低于60%;2018年至2020年,每年確定一批申報港口或港區;2020年至2022年,每年建成一批符合要求的綠色港口。
綠色港口建設,不僅關乎車船尾氣排放量削減,也與電力結構升級、生活污水治理、雨水循環利用等方方面面相關聯。在國家連續下發的文件中,著重強調的就是綠色港口建設的示范性和實操性,切身處地地保障措施落實下去。
這是航運污染物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之后的迫切選擇。根據業內數據來看,航運污染物排放正在成為港口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其對環境的危害程度已經直逼道路交通污染物排放。
不久前,法國歐洲時報公開的一則消息稱,“蔚藍海岸”的福斯灣遭工業污染影響,多項農產品和水產品被檢測出致癌物超標,如二噁英、多氯聯苯、鉛和鎘之類的重金屬等。這為世界港口的生態保護敲響了警鐘,而我國推進綠色港口建設的行為也是在防止類似事情發生。
無論是船舶污染,還是港口運營污染,都是需要強化治理的對象。綠色環保升級需要看到系統性工程給空氣質量和海洋環境帶來的長遠效益。也正是因為如此,綠色港口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眼下,建設方案尚缺乏一定的強制性,各項工作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各個港口的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如何“量體裁衣”還要經過更多的實踐來尋找優解決方案。另外,能源結構調整需要過渡期,成本和效率兼顧并不容易,多角度發力挑戰重重。
就拿港口岸電建設來說,可以大幅削減船舶靠岸時的發電需求,進一步降低設備和系統正常運作時的污染物排放規模。但是,目前國內岸電建設還存在主體意識不強、技術標準不完善、市場化推廣政策引導不夠等情況。
因此,綠色港口全國推廣任重而道遠,索性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天津港已經正式啟用了全國單體容量大的“高—低—高”集裝箱船舶岸基供電系統,加速能源結構調整。
上海吳淞口郵輪港,初步完成客運樓的“屋頂電站”建設,實現清潔電能利用。一方面,太陽能發電降低了建筑能耗,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化石燃料消耗量。
宜昌港也在持續探索建設港口船舶綠色排放試驗區,建設了掃碼岸電系統,正在建立船舶污染物處理雙聯單制度,提升污染物處置全程監控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