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3月21日,北京市印發實施了《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要求2018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繼續下降。在實施工程減排的同時,大氣污染防治要向管理轉變,突出精治法治共治。
精治法治共治三治結合 北京唱響2018藍天保衛戰前奏
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圓滿完成“大氣十條”下達的PM2.5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標。
按照中央關于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部署,3月21日,北京市印發實施了《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要求緊抓高排放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及難點問題,力爭2018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繼續下降。
雖然“大氣十條”目標已圓滿完成,但是北京市的空氣質量距國家標準和市民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然是一個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過程。經過五年來的大規模治理,北京大氣污染的來源及特征都發生了變化,污染減排空間進一步收窄,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據北京市環保局介紹,“藍天保衛戰2018計劃”仍將緊扣當前大氣污染來源和結構的變化,構建責任明晰的“大環保”工作格局。為進一步壓實大氣治理的責任,北京市各區的PM2.5濃度都設定了具體的下降目標。在實施工程減排的同時,大氣污染防治要向管理轉變,突出精治法治共治。
近日北京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啟動,在國家普查內容的基礎上,北京市還增加了3項“自選動作”,分別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氨排放、施工機械和農用機械活動水平等專項調查。這一舉動與北京市的實際環境問題相適應,進一步突出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是環境治理工作的重點。
2018年,北京市將重點突出對高排放車的治理,將低排放區由六環路內擴展到全市域。通過突出高排放車整治、強化揚塵精細化管理、實現重點行業提標改造、推進能源進一步清潔化等四大舉措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該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將納入市政府重點督查任務,考核結果與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相掛鉤,將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再一次顯示了北京市對于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
依據行動計劃,今年實現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緊抓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實施環保技改工程和污染源達標排放行動計劃。計劃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企業500家,實施“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構建“一證式”管理體系,推動排污許可證制度成為固定源管理核心制度。
在推進能源進一步清潔化上,行動計劃指出,11月15日以前,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基本實現全市平原地區村莊無煤化。
大氣污染治理不但要有措施,還要講求科學性、針對性。針對大氣污染物源析問題,北京市將繼續加強科研和技術創新,推進大數據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在環境監測、評價以及固定源和移動源管理方面的應用,開展“生態環保大數據工程”系統建設,做好細顆粒物的來源解析工作。
對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要做到污染源“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大氣污染物來源解析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對于打好新時期藍天保衛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區域聯防聯控是“大氣十條”實施的成功經驗和重大創新。在接下來的藍天保衛戰中,北京市將繼續認真落實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強化聯合會商、聯動應急機制,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藍天保衛戰要繼續強化執法督查、區域間聯防聯控、科技創新、宣傳引導四方面的支撐,依靠創新技術,依靠全社會力量加入這場攻堅戰,終實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的目標。北京市的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將為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唱響前奏,也將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四個重點、四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