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有人說,“限塑令”收效甚微,已成一紙空文。實施近十年,“限塑令”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事實上,“限塑令”出臺以來也取得不可小覷的成果,帶來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新時代背景下,“限塑令”需要與時俱進,全面執行的趨勢不可逆轉。
近期,國家發改委網站開設了“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專欄,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不同領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這是繼2008年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以來,國家層面就防治“白色污染”采取的進一步舉措。
如果不是再次提起,很多人可能都已經忘記“限塑令”的存在。“限塑令”頒布于2007年12月31日,在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起初,“限塑令”確實引發了消費者的震動,這意味著那個在各種消費場合使用免費塑料袋的習慣不得不隨之改變。
然而,近幾年,“限塑令”的實施效果一直在社會上飽受爭議,甚至有聲音指出,“限塑令”早已變成一紙空文。買菜大量使用免費塑料袋等老問題仍在繼續,而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給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帶來了新的困擾。
“限塑令”的出臺當真沒有成效?中國環保在線認為,“限塑令”并非全然沒有效果,一紙空文、名存實亡等說法有些過于夸張,經過了近10年的執行,“限塑令”已取得不容小覷的成績。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超市、商場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了840萬噸石油。而且,除了環境效應,“限塑令”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自帶購物用具現象增多;部分地區開始一些積極的探索,并開展與白色垃圾的持續較量。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此時非彼時,如今,“限塑令”的式微,暴露出政策設計落后于現實發展的問題,新業態要求“限塑令”要與時俱進,需不斷進行調整。如果繼續按照原有措施進行管理,難免會出現“一刀切”的情況。
當然,調整“限塑令”并不是簡單地擴大其適用范圍,而是在吸取實施10年間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之上,豐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該限則限,能禁則禁,以期終實現“限白”的初衷。
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王洪濤認為,治理白色污染離不開政策、民眾的支持,說到底還是要倡導“綠色生活”,大家外出購物盡量自帶環保購物袋,減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費,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助力環保。
放眼,全面執行“限塑令”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許多國家都制定了“限塑令”。西班牙于2016年12月2日出臺了《關于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法令草案》,并有望在2018年3月1日生效。而且,西班牙其它地區也開始先行一步,安達盧西亞大區已從2017年開始,對塑料袋征收一定比例的稅金;加泰羅尼亞大區則從2017年3月開始,實施地方性的“限塑令”。
此外,德國要求所有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繳納回收費;美國舊金山制定法案禁止化工塑料袋生產與銷售;愛爾蘭對塑料購物袋征稅,并將其用于環境保護項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