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按照2018年1月3日收盤價來看,盈峰環境市值約為112.03億,而公司的目標是2018年突破300億,這意味著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回望過去3年,盈峰環境趟出了一條“爆買之路”,2017年更是以115億元收購中聯環境成就了本年中國環境產業大一樁并購案。
2018年市值突破300億?圍觀盈峰環境“爆買”的3年
“2018年,市值突破300億”。
2017年春天,在美的集團大本營順德召開的盈峰環境戰略發布會上,一塊展示牌醒目地描畫了這樣的愿景。
當時,盈峰環境的市值還在90億元附近。
按照2018年1月3日收盤的價格來看,盈峰環境股價為9.6元,市值112.03億元,離300億的夢想,還有很遠的距離,如果在此時設的話,300多天沖刺300億,盈峰的挑戰還當真不小哩。
回望2017年,盈峰環境一路買買買!并購回來的企業都成為了盈峰業績的重要增長點。這么匡算,300億并不夸張,只要撒出錢放手買,買回來一個300億就行了。
日前,在E20研究院主辦的2017(第十一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來自盈峰環境的焦萬江稱,“市值管理不是我們的目標,但如果通過這些外延式的整合和并購,公司利潤在2018年達到8億元,根據行業整體市盈率,市值300億元是沒有問題的。”
1 盈峰的險峰
盈峰環境的全稱是盈峰環境科技集團。焦萬江說,盈峰和美的是兩家獨立經營的集團,只不過老板是同一個人而已。
這個解釋,并不影響業內人仍把盈峰歸為“美的系”,迄今為止,盈峰環境仍深深帶有美的的烙印。
舉例來說,1981年出生的焦萬江,現任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他2005年7月加入美的集團,歷任美的國內營銷公司分公司推廣經理、總部產品策劃經理、總部市場部部長。
焦萬江自己笑著稱,“在美的干了12年,也算美的的元老,服侍完老爺子,再服侍老爺子的兒子。”
又比如,盈峰環境董事長兼總裁馬剛,2001年從美的基層業務員做起,直至集團高層。
據一些媒體報道,盈峰環境在人員上從高管到員工,有40余位員工來自美的集團。
連焦萬江自己也說,盈峰環境2014年轉型做環保產業,公司除了技術團隊,管理團隊和業務團隊都是從美的出來的,帶有濃重的制造業產品意識和品牌意識。
2016年以來,環保產業大的變化是資本界和產業界發生了直接關聯,金融資本成為環保產業的核心驅動力,沒有資本的企業在艱難跋涉,有了資本的企業在迅速做大。
這一點,在盈峰環境體現得為顯著,盈峰環境橫向做平臺、縱向做專業,囊括了水、土、氣、危廢、土壤修復等一系列環境施治領域,而且每個產業都是獨立發展。
這樣的大手筆,自然是源于其身后的資本后盾。盈峰環境的母公司盈峰集團擁有行業排名前十的綜合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盈峰資本,而盈峰資本同時也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并列大股東,并戰略投資開源證券、順德農商銀行。
焦萬江稱,這是一家以中國民間私募資金為主的投資公司,掌控著200多億的資本金,資本技術非常嫻熟。
“不差錢兒”的盈峰集團,在2017年招來了不少羨慕嫉妒的目光,同時也為環保產業帶來了諸多啟示,環保產業的風險控制與其它行業截然不同,運營周期長,資本進入時往往非常謹慎。
也就是說,環保產業的千里馬常有,資本伯樂不常有。那些躬耕環境技術的環保企業,恐怕都痛恨自己沒有個財主爸爸做后盾。
2 爆買之路
盈峰環境的戰略轉型之路始于2015年年初。彼時,盈峰環境的前身上風高科明確了未來發展戰略及制定了更名計劃。用一年時間,公司主營業務發生巨大調整,對宇星科技的收購便是搶占了環境監測陣地。
早在被盈峰環境收購以前,宇星科技屢陷造假泥潭,曾因設備運營不力和監測數據造假,收到數張地方環保部門的“通報單”,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地區市場禁入的指令,作為第三方監測造假的典型案例被媒體多次報道。2015年在盈峰環境重組宇星科技時,也被媒體曝出有財務數據造假的嫌疑。
當然這些負面并沒有影響盈峰環境對宇星科技的收購。畢竟在國內監測領域,宇星科技產品線較全,涵蓋監測、治理和運維三個子領域,而且監測行業又處于上升周期中。
終,盈峰環境以17億元全資收購宇星科技進軍環保產業,接下來又以1億元控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綠色東方環保,同時還成立全資子公司上風環保,聯合設立30億元規模的盈峰環保并購基金。
2016年,盈峰環境繼續“爆買”。當年8月以5.48億元一舉拿下大盛環球、明歡有限、亮科環保3家佛山企業100%股權,從而布局城鎮、農村污水處理及生態修復業務;9月,通過增資1.3億元持有廣東順控環投15%股權,從而深度參與到順德地區的3000噸/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2月,為完善其環境監測產業鏈條,又認購天健創新20%股權。
這些并購快速奠定了盈峰環境在環保產業的地位。以環境檢測行業為例,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壁壘較高,行業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前幾名的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而盈峰環境并購的宇星科技是國內較早進入環保監測領域企業之一,在技術、市場、品牌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
2017年,盈峰環境又完成了大的一筆收購——以115億元收購了中聯環境。對盈峰環境來說,這筆收購意義重大。中聯環境目前是國內較大的環衛、環保裝備制造商,市場份額占70%以上,未來將發展成為較大的集研發、生產、運營為一體的環境產業裝備制造商和運營商。
在牽頭實施對中聯環境的百億并購的關鍵節點,何劍鋒對并購的主力軍——盈峰集團實施巨額增資,盈峰集團注冊資本相應發生變更,從8億元增至40億元,盈峰集團火線獲得增資逾30億元。
這項收購案,也成為2017年中國環境產業大的一樁并購案。
回首3年路,盈峰環境花了大概150多個億,硬是從一個環境產業的生面孔,買成了體量雄壯的環境產業集團。
2017年12月5號,盈峰環境投資的環保裝備研發制造產業園在順德的勒流正式奠基,在這里,盈峰環境要做環保裝備、做智能機器人,做小型的環衛清掃設備和清掃機器人,這是盈峰切入環保裝備制造的發力點。
這印證了盈峰環境進入環保產業時的設計,立足把環保裝備制造作為企業發展的底牌,這或許是“美的”烙印的另一明證:從制造業整編而來的盈峰環境管理團隊,仍然習慣于從制造業入手,以此夯實環保產業的地基。
原標題:2017往事:盈峰環境的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