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環保政策之年,也是環保產業爆發之年。回顧這一年,雖有風雨,但各個細分領域市場表現均很精彩。2018年已在路上,新時代下的環保產業新高等你來刷新。
拆開記憶中的2017,這一年環保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從政策層面來看,各項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數量達百余個。從市場角度來看,各個細分領域表現均很精彩,百億、千億、萬億藍海格局日漸成型。那么,2017年環保產業到底有何進展?哪些領域火爆?哪里有商機?環保在線將為你呈現一二。
架起堅固的“四梁八柱”
作為環保政策的爆發年,恰逢“大氣十條”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水十條”頒布后的年度考核,也是土壤防治立法持續推進之年,水氣土等領域相關配套政策陸續頒布。
國家層面,據中國環保在線不完全統計,與大氣相關的政策標準近10項;水處理領域的政策標準有7項;土壤防治領域有3個,分別是《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及《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在國標基礎上,地方層面頒布的政策可謂不計其數。以大氣處理領域為例,全國各地出臺的政策標準超30項,尤其是進入秋冬季以來,地方版防治秋冬季污染的法規密集出臺。
除此之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的環保標準修訂工作;全國農村環保整治有了新規劃、46城先行先試強制分類、VOCs排放趨于管控新常態、“一帶一路”倡議環保企業走出去、“洋垃圾”禁令生效、環保裝備產業萬億市場在路上、水資源稅開征擴至10省份……一系列利好政策為生態文明建設搭起日漸堅固的“四梁八柱”,更催熱了2017年的環保市場。
沒有火只有更火
這一年,環保督察已成常態化、環保執法力度加大、污染治理需求激活、市場進一步擴大,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環保產業正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消息,前三季度環保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73.49億元,同比增長25.89%,預計行業全年的凈利潤增速能夠保持在25%左右,增速高于2016年。
【污水處理】
作為水污染治理的產業大年,今年水污染綜合治理迎來投資高峰,萬億市場空間加速釋放。前三季度,水治理板塊整體歸母凈利潤為25.1億,同比增長56.2%。受益PPP模式推進+項目落地數增加,整體市場欣欣向榮。
業內人士指出,僅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包括工程設施建設、設備材料和藥劑制造、廢水資源化利用、水務產業等4個方面就已經形成了超過2000億元規模的產業,并將逐步增大。
【廢氣處理】
“打贏藍天保衛戰”、“大氣十條”是廢氣處理領域的年度熱詞,高層強音多次奏響,因此國內大氣治理的力度只增不減,煙氣治理、VOCs治理、超低排放、煤改氣等細分領域市場加速釋放。
【固廢處理】
垃圾分類向縱深發展、垃圾焚燒競爭加劇及鄰避現象擴散、餐廚/建筑/醫療垃圾處置受到重視、村鎮垃圾治理初見成效、國內外固廢企業掀起并購熱潮……新常態下,固廢處理領域正面臨重要的機遇期和發展期。根據財新網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固廢處理板塊歸母凈利潤為40.6億,同比增長20.7%。
【土壤修復】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今年的土壤修復產業勢頭強勁,前景可期。2015年土壤修復產業規模只有30億元,2016年增長至90億元,業內預計2017年有望達到240億元。長遠而言,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包括耕地修復、場地修復、礦山修復等共計至少為萬億元級別。
【環衛清潔】
從當初的“小透明”,今年的環衛市場著實火了一把,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首先,環衛市場化猶如按下快捷鍵,發展尤其迅猛;其次,環衛中標項目不斷,9月份的22個項目便已囊括了近百億投資;同時,環衛并購熱度增加,不少企業加速布局進軍。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平文曾預測,2019年,環衛產業(含環衛設備、環衛服務、垃圾處理)總規模將迎來超過2200億元的市場空間。
【環保裝備產業】
環保裝備制造業是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技術基礎。截至2016年,環保裝備總體產值達到6200億元,比2011年翻一番。今年10月,《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行業再添助推器,業內預計年底產值達到7000億元。
說不盡道不明,環保產業就是如此火爆。延續2017年的態勢,新時代下的環保產業將釋放更廣闊的市場,2018年已在路上,你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