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尤其在雙積分政策已經公布的當下山雨欲來風滿樓。無論是德系、日系、美系,還是自主品牌,都在近頻頻出手,抓緊謀篇布局,予以應對汽車產業變革風暴。
新能源汽車產業釀變 車企駛入雙積分“賽道”
雙積分制度公布、研究燃油車禁售時間表、車企宣布停售燃油車時間……2017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無論從政策還是結構層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蘿卜”到“大棒”,在倒逼制度的形成下,無論是產能儲備、電池技術上的競賽,還是跨國車企們的新合資潮,中國車企與跨國車企一起已經在國內的新能源車“賽道”上,進入了起跑加速的階段。
早在2009年,中國就啟動了“十城千輛”示范項目,初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十個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到了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并提出,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量將達到500萬輛。
為了鼓勵廣大車企在新能源車方面加快研發與推廣,并促進新能源車為市場所接受,隨后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也正式出臺。各限牌城市也陸續為新能源車提供了免搖號、單獨搖號、不限行、地方財政補貼等若干政策。這一系列中央與地方政策的推出,確實加快了新能源車的推廣與銷量增長。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1.2萬輛,到2016年一舉突破了50.7萬輛。
不過,新能源車真的被人們所廣泛接受了?2016年,中國汽車行業新能源車騙補丑聞爆發,工信部和財政部介入調查,隨后對多家車企進行了罰款。正如今年7月畢馬威中國發布的報告《電動汽車展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與消費者》中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特別是2015年的跨越式發展,并不是市場自然需求所造成的,而是政策和補貼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消費者來說,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這些車型的續航里程能否解決人們的“里程焦慮癥”、產品技術是否已經完全成熟、充電時間是否足夠短等,都是目前新能源車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社會配套也遠遠不夠,目前充電樁的數量遠遠不足,也在客觀上制約著新能源車的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在“雙積分”政策正式來臨之前,各大車企還有一個窗口期可以把需要研究的技術問題加以解決。不過,這跟之前補貼政策一樣也是由政策所推動,只不過從過去的“蘿卜”換成了“大棒”。在10月26日舉辦汽車強國與低碳發展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就表示,目前大家對于禁燃政策有一定的誤解,“我們現在不應該講禁售燃油車,而只是說要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切依賴于市場決定。”在不遠的將來,新能源車市場是否就真的進入了“春天”?還須拭目以待。
原標題:新能源車駛入“快車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