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在快遞業和環保產業迅猛發展的關鍵節點,“共享快遞盒”火了。倒不是因為它科技含量多高,設計做工多么巧奪天工,而是因為它同時戳中了快遞業和環保業的痛點。
共享快遞盒:同時戳中了快遞業和環保業的痛點
隨著“雙11”的不斷逼近,有關快遞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近日,“共享快遞盒”格外火爆,讓各大媒體紛紛不吝筆墨,大肆宣傳報道。
據中國環保在線了解,這款由某電商平臺推出的共享快遞盒由塑料材質代替了常用的瓦楞紙箱。該電商平臺給出的數據顯示,該共享快遞盒成本25元,平均每周可循環6次,預計單個快遞盒使用壽命可達1000次以上,單次使用成本0.025元。
“共享快遞盒”的迅速走紅,并非偶然或者走運,而是它同時戳中了我國快遞業和環保的痛點。自2014年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連續3年穩居世界首位,占比超過4成。截至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12億件。根據國家郵政局消息,今年1~9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3.9億件,同比增長29.8%。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雙11”,全行業快遞處理量預計超過10億件。
快遞業迅猛發展的同時,背后留下的是一座座碩大的“垃圾山”。超7成用戶會把快遞包裝當作“垃圾”處理,只有19%的用戶將快遞包裝二次利用或他用,以至于快遞包裝廢棄物已占到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近40%,而且這些包裝垃圾正以45%的增長率侵蝕著生態環境。
業內人士指出,可降解材料的高額成本,讓不少快遞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傳統低廉的不可降解材料,一旦完成使命,這些快遞包裝將成為環境的負擔。而快遞包裝的循環回收工作,量大利薄,成本過高甚至超過新購置材料成本,因此快遞包裝的回收也步履艱難。
盡管近些年來,國家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注重環保,大力提倡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一些大型的快遞企業也都前瞻性或策略性地邁出探索的步伐,然而快遞包裝垃圾的污染問題依舊嚴重。病癥何在?
我們分析,在于快遞包裝垃圾增長量遠大于減量,快遞包裝的系統性規范幾乎一片空白,無專門的回收機構,缺乏國家強制性標準,回收渠道不通暢,市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既有政策法規的原因,又有管理機制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觀方面的原因,錯綜復雜。
綠色化、環保化、智能化,是快遞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在環保壓頂的當前,快遞企業們環保、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正面臨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原紙價格上漲、輿論壓力等都倒逼快遞企業采用更為綠色可循環的物流方式,一舉多贏的局面正在日益成型。近日火爆的共享快遞盒便是這一趨勢的好證明。
但在快遞包裝垃圾回收閉環徹底成型之前,誰來承擔成本,成為大問題。有專家說,應該本著“誰污染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向電商平臺收費快遞污染處置費,納入快遞回收基金,獎勵給參與快遞業綠色發展的企業和市民。
專家說的不錯,成本問題的確很重要。不過我們認為,真正要把快遞包裝垃圾的問題根除,眼下首要的工作并非成本,而是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出臺完善和專門回收機構的建立,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完善回收渠道的暢通無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