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在環保部第四批督察的八個省份之中,四川省展現出了極大的決心。四川省成立了省長尹力任組長、省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四川省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督導工作。據報道,僅四川一省的督查工作,處罰金額就高達1.046億元,占比超過八個省份督察組總額(2.8億多元)的三分之一,力度可見一斑。
這個省長厲害了!親自怪帥督導環保,處罰金額過億
近,在環保部牽頭下,八個省份刮起了“環保風暴”,其中四川省省長尹力親自掛帥督導環保督察工作,全省處罰金額過億,引起輿論關注。
數月之前,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等省(區)實施督察進駐。
近,這批督查有了階段性的成果,截至9月4日,8個督察組均完成第二階段下沉督察任務,共受理有效舉報32277件,總罰款金額超過2.8億元。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方案提出,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完善領導干部目標責任考核制度、追究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
早已有之的“環保督查”,自此正式升格為“環保督察”,“查”與“察”,雖然只是一字之差,針對的對象卻從企業變成了省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彰顯了中央的治污決心。
近兩年來,中央組織開展了3批環保督察,覆蓋23個省份,對于不重視生態和環境保護的作法,問責黨政干部10000多人,立案查處企業15000多家,目前,環保督查工作已經進入第四批次。
縱觀這輪督查的成果,有些發現稱得上觸目驚心,污染企業的數量與占比令人震驚、大量失職黨政干部的存在,讓人看到環保工作的死角。
但是,發現的問題多,也是一件好事。早發現,就能早治理,如此之多的問題能在督察中暴露出來,證明了督察的成效和作用。
四川省省長尹力指導環保督察工作
在環保部第四批督察的八個省份之中,四川省展現出了極大的決心。2016年,四川省就出臺了《四川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讓環保督察有依據、標準、方法。同時,四川省成立了省長尹力任組長、省級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四川省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督導工作。
在這輪督查之中,為了讓督察工作充分深入基層,不留“漏網之魚”,四川省發動了20余個省級部門,對多達1994個點位進行了下沉督察。據了解,四川省督察組調閱相關資料4.2萬余份,發現并移交問題線索8924個,約談企業事業單位1533家,追責問責765人,成果不可謂不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僅四川一省的督查工作,處罰金額就高達1.046億元,占比超過八個省份督察組總額(2.8億多元)的三分之一,足見四川督察工作力度。
當然,不僅是四川,下沉督察階段,各督察組都有獨具特色的表現。山東省通過“過橋行動”幫助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穩妥實施關停搬遷;浙江省注重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西藏自治區明確干部選拔任用要與環境保護直接掛鉤;吉林省針對嚴重污染的伊通河流域開展整治,主河道28個排污口實現封堵、截污……為了在環保上做得更好,各地都想盡了各種辦法。
而針對包括四川在內的八個省(區)的督查,并不是同時環保部正在進行的督察項目。與此同時,專門針對北方大氣環境,深入京津冀周邊地區各個城市的28個督查組,也在展開工作。
據環保部消息,截至8月31日,環保部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組已完成十輪次督查工作,28個督查組查出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達22832家,約占檢查總數的54.5%。
超過半數的企業存在問題,這個數據揭示了華北治污工作面對的嚴峻現實。但是在四個月前,這一數字還是56.7%,可以說,持續不斷的督查工作,有效降低了不合格企業的占比,這給了我們對未來樂觀的期許空間。
據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2832家問題企業中,涉氣“散亂污”問題企業是多的。而在之前更為深入基層的“2+26”城市排查之中,“散亂污”企業總數高達17.6萬家。這些企業多數是家庭作坊或個體工商戶,主要位于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在省市交界處監管力量比較薄弱的地方也相對集中和隱蔽。這告訴我們,要做好環保工作,僅僅針對大企業是遠遠不夠的,深入基層,不放過一點小污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原標題:也是拼了!省長親自掛帥督察環保 處罰金額超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