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9月5日,在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2017中國快遞“后一公里”峰會上,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建議建立我國快遞包裝減量和綠色回收體系,他還建議消費者在拆快遞時能夠撕下膠帶,同時推動開展可溶性膠帶的利用。
潘永剛:建議消費者在拆快遞時能夠撕下膠帶
由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2017中國快遞“后一公里”峰會于9月5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連接·聚變”,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永剛出席并演講。
演講中他談到了如何建立我國快遞包裝減量和綠色回收體系,潘永剛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了闡釋:
,回收方案。在社區、高校要設置專門的快遞包裝回收箱,將紙箱和塑料分類投放。
第二,試點企業選擇,在目前以回收大軍回收的基礎上,選擇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高校、機關事業單位等強制垃圾分類試點單位開展。
第三,制定綠色快遞包裝標準,研發綠色包裝原料與設計。
第四,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設計,這是長遠的計劃,要研究快遞包裝回收中生產者、消費者、物流企業、回收企業、政府的責任劃分,可以借鑒德國綠點。
德國綠點回收是指在快遞包裝問題上,四部分之一的復合包裝廢棄物提到回收終責任消費者承擔。所謂綠點就是消費者付費,在回收過程當中,由專業回收公司來各家各戶收取,“綠點本身并不是很環保,回收起來是有難度的廢棄物。”潘永剛坦言,但是通過綠點標識,有綠點標志的廢棄物能夠由專業公司進行回收,根本的目的就是綠點商標包裝、產品責任在法律上確定下來。
據了解,在這方面,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已經與京東等企業一起探討減量化回收方案,正在推動這件事情。
他還建議消費者在拆快遞時能夠撕下膠帶,同時推動開展可溶性膠帶的利用。因為如果膠帶粘附在紙箱上,在紙漿造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膠粘物,很難通過環保督察,非常不利于回收處理。
以下為發言實錄:
潘永剛: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我來自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非常感謝會議主辦方邀請我一起與大家分享再生資源相關工作以及今天我們會議主題“后一公里”。其實我們關注的是什么呢?后一公里之后,就是我們的廢棄的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長期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很多場合、很多人士都提起這點。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有一些研究,跟大家討論一下,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同推動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
,近幾年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現狀。第二,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難點。第三,發達國家德國、瑞典回收對我們的啟示和意義。第四,我們一起探討我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的綠色回收體系建設。
一、快遞包裝廢棄物現狀。
2015年,我國共消耗99.22億包裝箱、169.85萬米膠帶以及82.68億塑料袋。數字很驚人,數量也非常大。2016年,根據我國快遞發展的指數,相當于每個人年均使用量23件。我們測算了一下,北京市2016年快遞單量均14.17億件,安全各種包裝廢棄物比例測算,約產生快遞訂單14.17個,編織袋2億個,塑料袋5.64億個,包裝紙箱6.8億,膠帶11.3億米。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快遞包裝廢棄物主要是兩種:一個廢紙,一個廢塑料,廢塑料主要是膠帶、薄膜、編制袋以及泡沫,這個量總體上比較大。
協會做的價格指數,我國開始對各類進口廢棄物實行嚴管,我國廢紙進口量占到整個廢紙利用量將近一半,這個消息之后,廢品價格持續攀升。據不完全統計,大概將近有90%以上廢棄包裝紙箱進入到回收渠道。第二,廢塑料,聚乙烯類廢塑料售價目前5000元,廢氣塑料袋回收總體上還可以,總體上來講是可以回收的,而且有很好的價值。但是,這里面有些問題。
二、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的難點。
,紙類,紙箱占廢氣包裝物一半以上,問題在哪兒?膠帶使用過多,在紙漿造紙過程中產生大量難以處理的膠粘物,因為我國近幾年環保督察力度非常大,原來造紙廢棄物當中一般是紙渣億,紙渣處理起來相對來說好一點,膠粘物處理難度非常大。因此,需要對電商和快遞企業膠帶纏的數量進行嚴格限制。同時,引導消費者處理包裝廢棄物時候能夠撒下膠帶,同時,開展可溶性膠帶的利用。第二,紙箱和紙箱內的其他填充物、塑料包裝沒有進行分類,在后端利用過程中是兩個渠道,后端回收利用成本偏高。
第二,塑料類廢棄物減量化與資源關鍵有三方面,是技術方面,第二是環保方面。廢塑料和部分薄膜混合在一起,分離難度比較大。另外,包裝袋成分30%以上是再生塑料回收利用價值有限。第二,環保,為什么這樣講呢?廢塑料回收過程中要經過清晰、破碎,這兩年環保督察力度非常大,有些不規范的再生塑料企業生存難度很大,比如在傳統的北京周邊,像文安、定州等低質廢塑料加工企業,由于環保督察關門了。當然了,這也需要企業本身的轉型升級。第三,成本,回收過程當中,由于有一部分塑料要回收,但是體積偏大,造成運輸成本比較高。
三、德國廢快遞包裝物回收的借鑒意義
,德國是法制非常先進的國家,因此,在法律法規中明確各方責任,以有利于廢棄物循環和追責,上世紀90年代,德國出臺了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件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終處置”的順序進行。該辦法還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到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規定80%包裝廢棄物和100%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歐盟于1994年12月通過了《歐盟包裝準則》,把循環再利用擺放在優先地位。
德國生活垃圾分類及流向,涉及到我們的是包裝垃圾和紙質品,有一個綠色通道,有專門的回收設施和設備,包括后端的處置。
德國的在全世界為人所倡導或者點贊的就是綠點回收模式,綠點回收,簡單講起來,在快遞包裝問題上,四部分之一的復合包裝廢棄物,提到回收終責任消費者承擔。第二,1992年,德國開始實行包裝廢棄物回收辦法,就是綠點系統,在商品包裝上,應當統一綠點標識,綠點標識是由一個組織推行的,所謂綠點就是消費者付費,在回收過程當中,由專業回收公司來各家各戶收取,“綠點”本身并不是很環保,回收起來是有難度的廢棄物。通過綠點標識,有綠點標志的廢棄物能夠由專業公司進行回收,但是,根本的目的就是綠點商標包裝、產品責任在法律上確定下來。
四、我國快遞包裝減量和綠色回收體系建立
,回收方案。在社區、高校要設置專門的快遞包裝回收箱,將紙箱和塑料分類投放。第二,試點企業選擇,在目前以回收大軍回收的基礎上,選擇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高校、機關事業單位等強制垃圾分類試點單位開展,第三,制定綠色快遞包裝標準,研發綠色包裝原料與設計。第四,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設計,是長遠的計劃,要研究快遞包裝回收中生產者、消費者、物流企業、回收企業、政府的責任劃分,可以借鑒德國綠點。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與京東等企業一起探討減量化回收方案,正在推動這件事情。
五、小結
大家都說快遞服務是有難度的,問題擺在這里,要直面問題。另外,理清思路,所謂理清思路,就是說這個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關鍵法規在先,明確各方責權利。中國的問題,得中國人解決。其實在政府關注廢棄包裝回收之前,成百上千萬回收大軍已經實實在在的開展了廢棄包裝物的回收,關鍵是要把它作為一個制度或者程序,這就需要頂層設計,這也就是今天各級政府、企業相關協會、專家密切探討的,共同研究并完善鏈條式的、全產業鏈綠色回收體系。
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
原標題:潘永剛:建立我國快遞包裝減量和綠色回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