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市場行情】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已達1.6萬億元,根據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目標,到2020年,產業規模有望在此基礎上實現翻番,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環保產業走進窗口期 17萬億市場將迎資本熱潮
我國環保產業漸入佳境。這幾年,大氣、水體、土壤污染三大戰役同時打響,環保產業的機遇可謂千載難逢。截至8月23日,Wind環保主題行業指數上漲近1%,僅次于銀行指數列第二位,其中菲達環保、中環環保漲停,龍凈環保、德創環保、博世科等均走高。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環保產業已形成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設施運營維護的多元化產業格局,重點領域覆蓋污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以及環境服務等。近年來,環保企業間在規模、市值方面形成顯著差異,行業競爭格局產生質變,企業之間從量的差異形成質的隔閡,行業形成明顯分層的新秩序。
據經濟參考報此前報道,在綠色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環保產業不僅包括環境終端的治理,還包括源頭的控污以及整個生產和經濟發展中的綠色供應鏈,環保產業也已經可稱為支柱性產業。而環保產業本身是政策驅動型的,國家各類環保標準的提高和嚴格執法,倒逼出了環保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
環保產業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及有關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近兩年,國家對環保“高規格”的聚焦和“高密度”地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無疑為本已駛上快車道的環保產業又踩了一腳油門。“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深入推進,及PPP模式區域環境整治等政策的相繼出臺,為環保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僅自2016年開始,國務院和各部委印發的完善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文件多達50個左右,涉及健全法律和標準體系、監管機制改革、稅費改革等各方面。2016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推進“綠色環保產業不斷增長,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
與政策利好相呼應的,還有源源涌入環保領域的國家和社會的投資,以及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據經濟日報此前報道,2016年,我國環保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近115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其中環境服務業以6100億元的產值穩坐環保產業頭把交椅。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環保政策的驅動下,環保產業更是快馬加鞭、奮蹄疾進。考慮到“十三五”期間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將向縱深推進,未來三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投資將會增大,節能環保產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與此同時,隨著環保督察覆蓋的穩步推進,對于煙氣、污水、固廢等領域的核查治理層層加碼,將進一步倒逼相關產業進行轉型。
從目前的政策布局來看,多部門從多角度出臺政策,提升了環保產業市場需求的剛性,為環保在 “十三五”形成新一輪的發展做好了鋪墊。但環保行業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并不能僅靠人為的催生或政府的推動。未來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之間找到平衡。也就是資本敲門之后,怎么整合成一個有機主體,怎么讓其實現內在的融合,成為一個強的企業,可能是下一個努力方向。
在種種有利條件下,業內人士指出,環保產業正加速步入黃金發展時期。未來蘊含大量投資機會的環保子行業包括水環境綜合服務、黑臭水體治理、危廢處理、農村環境治理、土壤監測修復等板塊都有一定投資價值。可以預見的是,環保產業整體步入黃金發展期,也將為環保上市公司帶來“借勢”的機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