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受海洋經濟“提質增效”的目標增幅,正在技術提升和模式創新的重要階段。目前,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仍需突破瓶頸,新能源海水淡化模式的出現有望成為新增長領域。業界普遍看好海水淡化產業在“十三五”時期的潛力,超過200億的市場靜待釋放。
項目建設實現有序增長 風光互補利好海水淡化產業
19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據統計,截至2016年,我國已經建成131個海水淡化工程,每天能淡化約118萬噸的海水。這個數據相較之間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沿海城市仍在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工程建設。2016年,海水利用產業的產值實現了15億元的增加。
“十三五”期間,我國仍將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工作,還提出了海洋經濟“提質增效”的口號,希望統籌海陸發展。瞄準海洋經濟,就將重點扶持海水淡化產業。據了解,在“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的基礎上,“十三五”擬建10到20個示范區。業界普遍認為,示范區建設繞不開的內容之一就是海水淡化工作。
海水淡化,確實不失為水資源短缺的解決辦法之一,同時其具備的不爭水、不受氣候干擾等特點頗受市場青睞。不過就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而言,確實還面臨著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就指出,我國海水淡化基礎研究相對薄弱,缺少自主技術試驗平臺,并且大規模實踐的工程案例少之又少。
因此,李琳梅認為,要針對這些問題有計劃地推動產業發展,尤其是要補齊研發和創新短板。其目的自然是為了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效率。從另一個方面看,剛剛興起的新能源海水淡化模式也具有這樣的價值。這種模式結合了太陽能、風能的優勢,投入海水淡化領域,以期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
這個思路在海外也有了端倪,新的消息顯示,美國賴斯大學研究人員就在這個方面有了重大創新。團隊結合膜蒸餾技術與納米光子學,為海水淡化濾膜加持了吸收陽光和自行加熱海水的功能。這也就是說,在海水淡化的工程中,完全依賴太陽能即可,無須用電進行工作。
我國也不乏有地區開始嘗試這一新模式的,例如青島。早在2016年的時候,青島藍谷海水淡化產業園及裝備制造基地項目就已經開工,預計今年底啟用。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有望成為個利用海浪發電完成海水淡化的項目,并且已經申報第三個新能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除了青島,南海三沙島礁也引入了新能源海水淡化設備,利用海島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為島上居民解決用水問題。三沙市經過反復調研論證,為海島引入了風光互補集裝箱式智能微電網海水淡化項目,可以日產100噸水,完滿足島礁居民日常用水所需。
在淡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形勢嚴峻的當下,利用海水淡化技術補充水資源正在成為一種戰略性選擇。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仍有待發展,利用模式正在創新。業界普遍相信,海水淡化在“十三五”期間的工程市場將超過200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