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是我國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金融領域的一場創新與變革。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路漫漫其修遠兮。
綠色金融仍處起步階段 前路漫漫其修遠
經歷多年粗放型經濟增長,我國資源環境負擔不斷加重,霧霾、水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惡化。以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經濟發展是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綠色金融在我國興起,并茁壯成長。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發展綠色金融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通過減少未來的補償成本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促使金融資源配置向保護環境傾斜,增強整個社會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有助于幫助金融企業應對環境風險并為其提供商機。
中國人民大學馬中教授課題組的研究,將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分為六大方面,分別為可持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修復、工業污染治理、能源與資源節約和綠色產品,并將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設定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僅僅是“低方案”,綠色金融就需要14.6萬億資金。
然而,當前中國綠色金融日益呈現出鮮明的兩面性特征:一面是豐滿的理想,自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來,發展綠色金融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綠色金融作為核心議題之一受到與會各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另一面是骨感的現實,綠色金融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綠色金融發展正面臨日益增多的問題和挑戰。
據央行經濟學家馬駿的統計,中國城市在“十三五”期間,僅建設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就需要6.6萬億元的綠色投資,但是政府只能提供10%到15%,其它資金需要來自民間。
央行副行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顧問陳雨露也提醒道,當前中國綠色金融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構建完善綠色金融體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要通過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環境數據平臺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標準等手段,來打破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綠色投融資瓶頸,有效制約污染性投資,防范“洗綠”風險。“洗綠”就是以綠色的名義融到了資金,卻沒投到綠色項目中去。
由此可見,綠色金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謂前路漫漫。不過鑒于綠色金融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均具有特殊的中國內涵,以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經濟發展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方式,因此應加強綠色理念培育,完善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建設,堅持市場化運作,鼓勵市場創新是優化綠色金融資金配置,提升綠色金融資金使用效率,構建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
具體而言,綠色金融要推動理想與現實的統一,實現健康持續發展,關鍵在于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政府層面、市場層面和社會層面入手,有效化解市場失靈和監督失位的問題。首先,從政府層面來說,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其次,從市場層面來說,著力提高金融機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后,從社會層面來說,重點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督和服務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