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在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中,全國掀起了“超低排放”改造熱潮。經過了初的爭議之后,一系列政策落地,超低排放改造項目也隨之而來。但是,目前我國的超低排放技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未來攻克低負荷脫硝、脫硫廢水零排放這樣的技術難點將成為關鍵。
攻克關鍵技術難題 全面推行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概念自2011被提出至今已過去六年時間,全國燃煤電廠大范圍開展施行“超低排放”也已過去兩年之久,本文對“超低排放”的出現、發展、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1“超低排放”概念的由來
“超低排放”這一概念,早是在2011年由浙能集團提出的。次年,浙能集團就開始著手廣泛調研國內外燃煤機組污染物治理的先進技術。對于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的定義,起初存在多種類似的表述,如“近零排放”、“超凈排放”、“超潔凈排放”等,有業內人士認為,燃煤機組排放水平達到“超清潔”、“近零”狀態的難度超過了當前工程技術水平,“超低排放”這個叫法從排放標準角度界定概念上來講更加合理。
2015年中國電力發展論壇上,國電科學研究院燃機研究所所長劉志坦,在經過大量對比和數據分析后得出結論:“要實事求是、科學命名。‘近零排放’、‘超凈排放’和‘燃機排放’等概念不嚴謹、不科學,建議使用‘超低排放’概念。”
2“超低排放”起初的爭議
“超低排放”概念一提出,在電力行業迅速引起廣泛爭議。質疑一方中,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曾在《煤電近零排放不科學》一文中提到:(1)“近零排放”的概念不清,一般是以“燃機排放標準”作為判據,對排放標準的表面化錯誤理解造成荒謬的結果。(2)煙氣連續監測技術難以支撐“近零排放”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用日平均濃度或者多日平均濃度的監測數據與排放限值直接比較是概念性錯誤,運行時間不足也難以證明“近零排放”系統的穩定性。(3)“近零排放”在技術上并沒有重大創新,且嚴苛的條件并非一般燃煤電廠都能達到。(4)“近零排放”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投入產出比太低。
支持一方中,北京國能中電節能環保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江浩認為,近零排放是破解一次能源結構性矛盾的必由之路。江浩認為,近零排放是東部地區霧霾污染的佳解決方案。近零排放可以讓燃煤電廠的排放堪比燃氣發電,甚至還優于燃氣發電,這可以徹底打破燃煤電廠的環境瓶頸。實現煤電型火力發電廠的排放標準達到燃機的排放標準,可以很好地解決能源布局向西部轉移的各種缺點,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會大幅度提高。
3一系列“超低排放”項目的出現
盡管對于“超低排放”質疑不斷,但是超低排放的改造項目還是一個接一個的開展實施投運。
首套煙氣超低排放裝置于2014年5月30日13時45分在浙能嘉華發電有限公司的8號機組投入運行。2014年7月16日,江蘇省內首臺套煤機“超低排放”環保改造機組在國電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正式投運。2014年7月21日,浙能嘉興電廠兩臺百萬千瓦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國家機構檢測認定。2014年9月17日,浙能六橫電廠2號機組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滿負荷試運行,正式移交生產。2014年9月11日,華能淄博白楊河發電有限公司6號機組總排口廢氣通過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數據完全達到超低排放標準。2014年9月,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河北華電石家莊裕華熱電有限公司1號機組環保“超低排放”技術改造項目,日前竣工完成,順利投產。
4中央政策的出臺和鼓勵措施
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之前對燃煤電廠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至此超低排放的指標也得到進一步的明確。針對燃煤煙氣中的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煙塵(PM)的排放提出了“50355”的要求,即在基準氧含量6%的條件下,污染物排放濃度NOx<50mg/Nm3、SO2<35mg/Nm3、PM<5mg/Nm3。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