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隨著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民眾環保意識的加強,環保備受各方關注。在今年兩會上亦是熱門話題。針對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接受了媒體專訪。
呂忠梅:多措并舉推動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公開
備受關注的2017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環境與健康的議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是成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核心內容。這凸顯著黨和國家對改善環境質量、保護國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多年來一直關注環境問題,在她看來環境保護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把關注、關心人的健康放在首位。本刊就大家關注的環境污染與人群健康問題對她進行了采訪。
呂忠梅: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環境保護》:長久以來您都關注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關注環境與健康問題,今年您的兩個提案也都是大家關注、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保問題,請問您今年提案以環境與健康為內容的原因是什么?
呂忠梅:今年的兩個提案一個是關于建立健全國家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體制機制,另一個是關于進一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信息公開要求,推動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兩個提案既有聯系,又各有側重,但都涉及環境與健康問題,我們保護環境的目標,必須“以人民為中心”,無論是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環境健康風險的管控都應基于這一理念,成為我國環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也是我提出提案的初衷。如果我們以這樣的理念來觀察目前的環境保護工作,會發現存在一些不足,環境保護“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還需要以制度和政策措施加以落實。
《環境保護》:我們先說說大家關心的大氣問題,您提出進一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信息公開要求,推動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公開的建議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呂忠梅:自2014年1月1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施行以來,經過近3年的努力,我國除西藏外,各省級環境主管部門均已建成并運行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其中山東、浙江等省積極利用公開數據形成公眾監督,推動600多家企業對其公開的超標數據進行反饋說明,有100余家企業切實改善排污狀況。這些良好實踐,證明信息公開對促進重點污染源守法和減排有著積極作用。然而,在3000余家國控重點廢氣污染源之外,各省、市還有數量龐大的排污企業尚未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并向社會公開數據,公眾無法監督上述企業排污行為。
《環境保護》: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呂忠梅: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是地方政府履行職責不力,導致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公開不足。許多地方未按法律規定公布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對設區的市級環保部門提出了制訂并公開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要求,并對重點排污單位如實公布環境信息進行了規定。但根據2016年1月進行的“新環保法實施一年來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公開情況”的調研顯示,在所調研的338個地級市中,有146個城市公開了名錄信息,占比43.2%。后在多個環保公益組織推動下,目前有213個城市公開了2016年度名錄,仍有120余城市未按《環境保護法》規定公開名錄。還有,已經公布的地方名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第八條規定了列入重點單位名錄的條件,沒有規定量化的篩選原則及方法。在213個已經公開名錄的城市中,多數未公開名錄制定原則。有的城市公開的名錄僅有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及幾個醫院、實驗室。在沈陽、唐山等同步公示名錄篩選原則及方法的城市中,篩選原則和方法也不統一,制定出來的名錄差異較大。
第二是重點排污單位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導致企業排污信息公開存在“短板”。《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的信息公開尚未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了重點排污單位安裝、使用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并依法公開排放信息的義務,也規定了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自動監測數據的法律責任。但在實踐中,除北京、聊城等少數地方落實了市控大氣污染污染源公開自動監測數據外,多數省、市的重點排污單位并未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公開自動監測數據。
以重慶為例,2016年重慶市已將百余家企業納入大氣污染物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其中78家企業未按法律要求公開自動監測數據,包括49家國控企業、29家市控企業。未履行自動監測數據公開的企業,大部分也未被依法追究責任。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污染信息公開的形式、渠道等程序性規定不明確,導致部分污染源愿意主動公開在線監測數據,卻無公開渠道。在調研中發現,有部分污染源已經安裝了自動監控設備也愿意向社會公開自動監測數據,但因無公開平臺,無法向社會公開自動監測數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