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上市企業】創新是桑德的緣起要素,是桑德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2017年3月24日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桑德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智明針對桑德集團的創新模式做出講話,并分享了桑德集團在水務領域的創新基因———核心技術。
桑德加大技術創新 助力水生態治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水生態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關鍵命題。從人水關系看,過去是用水、治水,現在更加強調人水和諧;從水的性質看,過去被當做一種可開發資源,現在已成為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要素;從水務業態來看,過去主要是單個資產的分散經營,逐漸轉變為水環境綜合服務。
2017年3月24日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桑德有限公司副總裁董智明針對桑德集團的創新模式做出講話,桑德集團在水務領域的創新基因——核心技術,主要包含了四個方面:(1)針對工業廢水的SDN技術;(2)針對市政廢水的3L技術;(3)針對綜合環境處理的SMART技術;(4)針對流域治理的水生態技術。
桑德的創新商務模式
創新是桑德的緣起要素,是桑德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桑德接受一切先進的知識和經驗,點滴積累,持續創新,行業潮流,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組織氛圍與機制。這也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作為中國環保之一,桑德集團在1996年提出工業污水工程總包EPC模式,推動中國工業廢水處理進程前進;1999年,創新推出“中華碧水計劃”,將BOT模式引入市政領域開創中國市政污水處理市場化先河。2011年,開創區域打捆,集中治理的鄉鎮污水治理新模式;2013年,創新提出工業園區一站式解決方案;2016年,進軍海綿城市、流域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慧化城市等領域。
桑德的創新邏輯解讀
“我國水環境管理急需完成由總量控制向質量目標管理的轉型,應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效的標準。” 董智明說道。桑德集團以建設、研發、設計、設備加工、運營服務做為內部要素組合。2014年收購愛文思水務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計劃未來繼續參股或并購一些膜公司、技術公司等。在戰略性合作方面,桑德集團與青島沃安、深圳合續有著戰略性合作關系,且繼續尋求細分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
近年來,我國水污染嚴重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仍有近1/10(9.2%)喪失水體使用功能(劣于Ⅴ類),24.6%的重點湖泊(水庫)呈富營養狀態;不少流經城鎮的河流溝渠黑臭。飲用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全國4778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較差的監測點比例為43.9%,極差的比例為15.7%。全國9個重要海灣中,6個水質為差或極差。
我國工業廢水排放標準達不到地表水質量標準,所有排放標準的COD濃度都高于質量標準Ⅴ類水的要求,也就是說,工業達標排放的廢水都是劣Ⅴ類水。
廢水排放標準與地表水質量標準脫節,是造成企業宣稱水質達標、百姓卻認為其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這就迫切要求,水環境管理盡快完成由總量控制向質量目標管理的轉型,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效的標準。
典型案例之吉林“和龍”項目
2015年以來,桑德先后與和龍市政府簽訂了《和龍市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協議》、《和龍市雨水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協議》、《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地下綜合管廊PPP項目》、《和龍市南坪邊境合作區凈水廠EPC工程》、《和龍市南坪邊境合作區供水管網EPC工程》和《和龍市金達萊村等7個村的污水處理站EPC項目》,《和龍市金達萊村等9個村的污水處理站及管網建設工程咨詢服務合同》,成為和龍市的環境綜合服務商,為和龍市環境治理提供專業的一體化服務,助力和龍生態新城建設。
2016年8月30日,延邊朝朝鮮族自治州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延邊地區8縣城區積水嚴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僅和龍城區沒有積水。桑德設計、建設的污水雨水管網改造工程經受考驗,被實踐證明,在延邊朝朝鮮族自治州取得積極反響,被當地百姓認可。
董智明表示,“桑德的創新可歸納為三方面。,在工藝技術方面的創新,針對農村污水點多面廣、規模小等特質,桑德研發了SMART“新麥田”技術。該套設備不僅外形美觀,還采用了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技術。桑德SMART新麥田可地上、可地下、可南方、可北方,根據實際需求還可移動,可全國推廣、復制;第二,運用“互聯網+村鎮水務”的思維,各產站終端進行分散處理,利用區域網絡化運營管理、總部信息化系統監管的三級信息化網絡運營模式;第三,提出“綠境小鎮”概念,并通過流域治理、水資源持續利用、河岸建設等,來改善小鎮水資源的一個良心循環。通過完善評價體系、保護制度、管理云平臺等智慧管理手段,構建出生態環境大數據,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信息服務。”
桑德的創新水務布局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桑德打造“十百千萬”工程。包括市政污水處理:新增1000萬噸水;特色小鎮:組團參與10個特色小鎮建設;工業園區:打造100個示范工業園區;鎮級污水治理:新增1000個鎮;村鎮環境綜合治理:新增10000個村;黑臭水體及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新增100條河。
實現水務創新布局的建議
1.村鎮環境治理建議:
· 因地制宜原則,加速村鎮環境(污水、固廢)技術標準規范出臺;
· 組建行業聯盟,規范行業發展,推動服務價格、標準、企業信用、金融、技術、產品等專項支持政策;
· 針對村鎮環境受益主體多予少取,國家、省級政府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建好、管好、運好”。
· 鼓勵擴大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提升村鎮環境服務市場活躍程度,創新升級村鎮環境技術服務能力水平。
2.流域治理建議:
(1)完善聯動協調機制,形成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多部門協同,聚焦發力流域水環境治理;
(2)動員社會居民廣泛參與,完善群眾監督、投訴機制,嚴防偷排漏排;
(3)流域水環境治理標準因地制宜,應綜合考慮地方經濟短長期可承受能力與環境容量的平衡;
(4)控源截污是根本,目前認識不定,重視不夠,監管偏弱,規劃投入不足;
(5)景觀提升工程搭便車,捆綁投資占比偏高,加重地方當期財政負擔,增大PPP回購風險;
(6)泛工程化現象普遍,跨界非專業公司野蠻進入,環境未來效果可達性存在風險,應提升技術門檻和進入標準。
原標題:桑德:水務領域創新基因包含四個方面